王志轩认为,中国已基本具备持续大幅度提高非化石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的技术和产业基础。通过持续推动电气化,大幅度提高非化石能源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可跨越或缩短以石油替代燃煤、燃气替代石油、可再生能源替代燃气的分段转型时间,完成碳中和历史使命。
在王志轩看来,电力行业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挥好电力行业在低碳发展全局中的作用。以低碳化为目标的电气化应渗透在电能生产、存储和应用的各个环节。为此,要优先解决好电网如何适应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
王志轩指出,在电力低碳转型中,电网处于配置电能的中枢、基础地位,即便是新能源发电不直接接入电网,由于影响了电网负荷特性,对电网也有直接影响。电网的主要任务是安全稳定运行及接纳大规模新再生能源发电。
“安全稳定运行的首要任务与大规模接纳新能源发电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没有大规模接纳新能源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不了低碳转型目标,而如果没有安全稳定运行,大规模接纳新能源也没有意义。”在王志轩看来,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与新能源更多接入电网呈非线性增长关系。这是因为,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越高,电力安全对经济社会的安全性就越重要;而随机性、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越多,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的影响就越大;同时,由于电力系统中转动惯量电源比例减少,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也会下降。
“要解决好这一矛盾,政府、社会及电力系统各主体都应对电网功能、作用的变化有新的认识。”王志轩建议,在宏观层面,要统筹好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工业物联网、通信网、交通网等多网融合发展;在能源层面,要统筹好能源、电力、电网(尤其是配电网)、储能协调发展,做好规划并及时评估修订。
王志轩特别强调,储能发展的好坏决定了能源电力低碳转型成败,因此首先要解决好储能问题。现有低碳目标、愿景、计划,都是建立在储能技术具有突破性发展和能够用得起的基础上的。储能大规模应用,使传统发输配供用电能单向、线性配置成为环状多向配置,促进能源、电力、物质间双向转换,最终使得电气化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目前,储能技术及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但储能特点也决定了其在应用对象、条件、安全等方面存在系统性和综合性问题,这体现出储能不可能脱离新能源发展进程、电力系统需求、经济社会需求而独立发展。王志轩相信,通过“十四五”技术发展和政策完善,储能态势会更加明朗,在促进低碳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