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综合能源“十四五”规划》经2021年第2次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综合能源“十四五”规划.pdf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
2021年1月27日
(记者 李姝徵)什么是综合能源规划?规划设置了哪些指标?未来五年,新片区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是怎么样的?清洁能源在新片区将有哪些应用场景?
“十四五”期间,电力、燃气等设施建设如何服务保障新片区发展需求?传统意义上的加油站将会有什么变化?产业项目的集中供热区域在哪里……
2月1日,新片区管委会召开媒体见面会,详细解读近期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综合能源“十四五”规划》。
新片区作为上海重要的电气基地,布局有LNG登陆点、800千伏奉贤换流站,电力、燃气两大能源主动脉在此交汇,具有得天独厚的综合能源发展优势。与以往的各个能源专项规划不同的是,综合能源规划并非简单地将能源规划做“拼盘”,而是以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打造“绿色低碳、安全韧性、开放共享、智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
未来五年,新片区将聚焦夯实电力、燃气能源基础发展,推动氢能、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应用示范,开展分布式能源和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在传统加油站的单一能源供应模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叠加充电、加氢、LNG加注、换电等功能模块,建设交通综合能源补给站,实现土地集约利用。
据此间官方表示,临港新片区在“十四五”期间将强化目标导向,打造新一代综合能源体系。
到2025年,“源网荷储”一体化协调优化的综合能源基础设施布局基本完善,支撑“十四五”新片区经济规模大幅跃升、经济密度明显提高、城市发展能级快速提升,构建完成与产业、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源总体架构。规划提出9项发展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4项,预期性指标5项。
提高清洁能源供应能力。到2025年,天然气供给能力达到16.5亿立方/年,光伏累计装机提高到340兆瓦,风电累计装机提高到800兆瓦,新建交通综合能源补给站13个,其中含加氢功能站点4个。
优化能源结构。持续发挥保障电力供给基础作用,到2025年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50%;可再生能源电力占电力消费总量的28%, 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49%。
重视节能减排。到2025年,新建民用建筑的绿色建筑达标率达100%,港口岸电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保障能源安全韧性。到2025年,区域供电可靠性达99.995%;开展工商业用户需求侧响应试点,初步形成需求侧机动调峰能力30兆瓦左右。
“十四五”期间,新片区将系统布局新型能源基础设施,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支撑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光伏、海上风电等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示范试点探索氢能利用,打造上海乃至长三角清洁能源基地。
打造“坚强韧性”电力系统。完善220千伏上级电源,新建妙香、祝桥、泥城、综合输变电工程,推进16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对先行启动区发展较成熟地块10千伏电网进行“钻石型”配电网结构改造,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9%以上。
打造智慧安全供气系统。聚焦构建新片区燃气“数字化一张网”,新建15公里以上次高压燃气管道工程、190公里以上中压燃气管道工程、临港1#高/中压调压站工程、机场南侧1#次高/中压站及4个燃气服务站工程,加快重装备区次高压燃气管网环状布局,推进建设上海第二LNG站线项目。
推进场景化新能源应用。实现新建厂房光伏屋顶全覆盖,重点实施临港装备产业区新增分布式光伏项目140兆瓦以上,洋山自贸区新增分布式光伏项目55兆瓦以上,临港地区保障性住房新增户用分布式光伏项目5兆瓦以上。继续推进周边海域风电建设,适时启动深远海风电开发,有序推进陆上风电建设。投运平宵路、X2路等4座油氢合建站,建成氢燃料中运量T6线,探索氢能在公共领域的示范应用场景。
构建“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打造燃气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多能互补、绿色低碳供能系统,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推进103/105环湖商业办公街区部署分布式能源项目。
建设“多位一体”交通综合能源补给站。因地制宜,启动先进智造片区和滴水湖核心片区范围内古棕路、集卡服务中心等13座交通综合能源补给站建设,“一键加油”功能在新片区交通综合能源补给站覆盖率达100%。
优化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加强终端供能系统统筹规划和一体化建设,推进临港燃机集中供热热源改造工程,实施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工程,为前沿产业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项目提供供热服务。基于既有数据中心选址,相对集中布局数据中心,结合项目同步开展综合供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