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探路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一体化!

2021-02-03 16:57  来源:中国海油  浏览:  

2020年,中国海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统筹地下和地上资源,创新管理模式,油气 勘探和开发两个环节变接力传递式为交流互动式, 按项目管理探路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一体化,“一体化”威力初显:

全年启动试点项目6 个

新增石油地质储量近 9000万吨

当年贡献产量近 10万吨

项目预期加快建产速度 1年 以上

重塑“一体化”发展格局

大力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一直是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强调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称有限公司)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

勘探开发一体化一般 指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将勘探、开发两个独立系统紧密结合起来,使勘探环节向开发延伸,开发生产向勘探渗透,变前后接力为相互渗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十一五”以来,勘探开发一体化对海上油气田的增储上产和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没有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统筹管理,难以形成高度集约的一体化等原因,近年来勘探开发一体化在实现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

以渤海油田为例,2014年以前,油田高峰期曾同时运行4个大工程项目组、14个小工程项目组,项目人员500余人,人员来自近20家单位。虽有跨项目的统筹办法,仍无法避免资源协调困难、专业分散、勘探开发一体化推进迟缓等问题。

2014年至2019年,通过“做实一体化”,渤海油田形成了勘探开发生产多赢局面,为在生产油田提供5000万吨探明可动用储量,推动了5个老油田持续稳产增产,加快了一批油田的早日投产。

这一时期勘探开发一体化主要强调一体化理念 ,采用的是探井(一体化井)总体实施后前期研究项目的管理模式,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资源劣质化也逐步显现,逐渐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制约,某种程度上延长了油田的勘探开发周期,增加了管理成本。

为重塑“一体化”发展格局,2019年10月以来,有限公司组织各部门、各分公司进行多次讨论,就深化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工作方式、方法、组织形式和规章制度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在总部设立了组织机构统筹管理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形成了《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方案 》, 选定了示范项目,同时优化部分分公司已组建的勘探开发一体化组织机构,通过实体化组织、项目式管理、单列预算、独立考核等措施大力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打破部门利益壁垒 ,实现各方利益一致化,建立最终以产量为目标的利益共同体;打破现有程序壁垒, 实现项目决策快速化,摸索一套精简的项目运行程序,形成示范效应;打破地上地下壁垒, 融合业务板块,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提升公司上游整体效益。

新“一体化”探寻更多可能

新发展形势下的勘探开发一体化被有限公司赋予更深刻的内涵。

整体来讲,“一体化”的指导思想是要建立储量价值管理的新模式,形成工程与地质、地下与地面、技术与经济、生产与销售等一体化研究管理的新机制,目标就是要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一体化要做到“N+1”,“N”是设施设备的年限、设施设备年限加勘探成本加区域综合实现的成本、管网输送能力、油气水处理能力、用海、区域环评等条件。1就是储量,围绕着设施能力发现储量,降低发现门槛,实现降低成本、降低建产周期的目标。

一言以蔽之,新形势下的勘探开发一体化,不再简单聚焦于勘探、开发的相互渗透,而是储量、投资、产能、产量、成本、利润等系统指标综合考量后的“一张蓝图干到底” , 旨在通过全要素、全领域、全专业的研究融合、部署融合、方案设计融合、目标融合、运行融合,达到升储量、升产量、降建产周期、降成本的预期目标。

这是一种发展境界上的极大提升。过去的一体化侧重解决的是一时一事,而如今的一体化,则是在宏观把握油气生产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和未来投资的基础上, 进行更精准更长远更经济的开发定位、微观设计和排兵布阵。

按照这种思路,有限公司将2020年实施的6个试点项目的勘探开发一体化,划分为“设施饥饿型”、储量滚动型、区域统筹型三个类型,并根据各自的开发设想,分门别类进行统筹推进。

以“设施饥饿型”为例,这类油气田产量递减快,亟须探索油田内部新构造块、新层系、新类型,寻找接替储量,改善开发效果,或开展难动用、低品位储量开发技术攻关,寻找甜点段和甜点区,改善开发经济效果,提高已探明储量的动用程度。与此同时,这类油气田生产设施处于不饱和状态,有富余的在生产平台、油气管网等生产设施可以依托。因此,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精髓就在于围绕设施能力发现储量,降低发现门槛,从而实现降低成本、降低建产周期的目标。

未来,随着研究的加深,勘探开发一体化将被赋予更多可能。

典型做法正在加速复制中

渤中13-1油田区勘探开发一体化试点项目,是2020年有限公司勘探开发一体化“设施饥饿型”的典型代表。

2009年投产的渤中13-1油田,有5口日产油低于10吨的低产低效井,急需寻找替代储量。

“去年年初,我们原计划打3口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渤中13-1老油田低产低效问题。”渤海石油研究院渤西开发室主任康凯说,“没想到这个常规项目,因为‘一体化’的介入,不仅收获颇丰,也让我们站到了勘探开发的更高层次上。”

在“一体化”视角下,该油田区不再聚焦于短时期几口井的产量,也不再是勘探、开发两条线的来回反推倒算,而是放眼整个区域发展大盘,找准勘探、开发、生产等各个环节之间的结合点,将沉睡的资源潜力发掘出来。

勘探一路利用现有低效井侧钻,穿过同一构造的渤中13-1油田,升级深层渤中13-2区块的规模储量,为把储量快速转化为产量提供条件;开发一路紧贴勘探评价,利用平台低产低效井井槽部署开发评价井,通过试采方式代替勘探产能测试,项目快速推进,实现当年探井完钻、当年方案申报、当年试采井实施、当年建产;试采方案依托老油田生产设施、结合最近管网进行设计,大幅降低新建平台成本,并以最快速度实现建产;在实施评价井的同时形成区域生产中心,让一次次的勘探发现形成“聚变”,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产能……

2020年,该油田区实现勘探发现储量升、开发贡献产量升、项目建产周期降、勘探开发成本降的目标,成效十分显著:

实施探井4井次,新增探明原油储量数千万吨

渤中13-2区块成功升级为亿方级储量规模。首口试采井日产油气超500吨,成为目前渤海深层潜山强挥发性油藏最高产量井。

该区块整体开发方案预计较常规项目缩短1年建产周期 。

勘探开发统筹优化资料录取,减少部分产液剖面、产能测试工作量;通过一体化结合与精细井轨迹优化,有2口井均节约进尺200米以上。

而这仅仅是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初期成效。

在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生产钻完井工作会议上,中国海油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勇要求,在试点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的范围,探索勘探开发一体化项目的工作方法、管理模式,形成较为完善的勘探开发一体化系列管理制度、固化工作模式、组建专业化的工作机构,将具有海上特色的勘探开发一体化项目打造成新的产量贡献主力军。

目前,6个试点项目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均已比较成熟,并处于向同类型项目加速复制状态。

通过对渤中13-1油田区勘探开发一体化试点项目的运行,仅渤海石油研究院就已固化了院长挂帅、首席牵头的组织保障协同一体化、信息共享一体化、试采与评价资料统筹录取一体化、勘探与开发井位部署一体化等具体做法,并即将推广到曹妃甸13-1油田、渤中29-4区域等开发项目中,努力让一体化在渤海油田中长期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亚洲陆上最大页岩油长水平井平台在长庆建成 产油能力增超10倍

亚洲陆上最大页岩油长水平井平台在长庆建成 产油能力增超10倍

25日,长庆油田新闻中心提供消息称,作为亚洲陆上最大的页岩油长水平井平台——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华H100平台,所部署的31口水平井提前完井,与常规井相比,该平台产油能力增加超过10倍,占地面积降6成以上,实现了以最少的用地开发地下最多的储量。这是长庆油田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页岩油开发新模式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有力实践。
全球加速推进“碳中和”,产油国“黄金时代”或将远去

全球加速推进“碳中和”,产油国“黄金时代”或将远去

日前,行业研究机构雷斯塔能源发布最新数据称,受油气产量低迷、价格触底等因素影响,2020年,全球各大产油国的油气总收入仅为5600亿美元,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万亿美元的水平相比大幅下降。雷斯塔能源同时预测,在全球加速推进“碳中和”的情况下,产油国的“黄金时代”或已远去。
“中国速度”和“中国精度”!“深海一号”正式投产!

“中国速度”和“中国精度”!“深海一号”正式投产!

今天, “深海一号”就正式投产,这标志着我国深海油气勘探开发从水深300米到1500米的迈进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各环节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明天深海一号就要正式投产了,各项准备工作基本都已准备就绪。但工作人员仍然反复的测试检查每一个具体的流程环节,确保万无一失。
塔里木油田建成中国最大超深层油气生产基地

塔里木油田建成中国最大超深层油气生产基地

17日,记者从中石油塔里木油田获悉,截至6月中旬,塔里木油田超深层油气井占塔里木油田总井数的36%,其生产的油气产量占全油田的51%,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已成为塔里木油田高质量发展的主力,标志着塔里木油田已全面建成超深层生产基地。
辽河油田首口二氧化碳蓄能压裂井获高产

辽河油田首口二氧化碳蓄能压裂井获高产

从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压裂项目组获悉,该厂首口二氧化碳蓄能压裂井获高产,欧37-72-32井日产油15.8吨,含水降到1%,液面基本保持在1600米左右。该技术顺利实施,为中低渗老油田补能改造后释放新产能提供了技术借鉴,也为辽河油田碳中和增产措施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