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装备制造水平跃上新台阶!技术全面提升!

2021-02-04 10:39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  

中国海油1月28日宣布,“十三五”时期,我国海洋石油装备制造水平跃上新台阶,以深水半潜生产平台、超大型FPSO(浮式储卸油装置)系统总体集成技术、中心管汇等水下生产系统为代表的深水油气装备制造能力提升至世界先进水平。

“深海一号”实现三项世界级创新

中国海油表示,深海是未来全球油气资源的重要接替区。据统计,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蕴藏在海洋之下,其中44%来自深海。而深海油气开发,除了风险和投入呈几何倍数递增外,装备制造是关键瓶颈。

作为我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中国海油早在“十二五”时期就斥巨资打造了“五型六船”深水舰队,实现了深海钻探能力从300米到3000米水深的跨越;然而用于深水油气田开发的生产装备仍停留在300米以内水深范围。

日前,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在山东烟台交付启航,这是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的最新重大突破。

中国海油陵水17-2气田开发项目总经理尤学刚透露,“深海一号”能源站实现了3项世界级创新,运用13项国内首创技术,攻克了10多项行业难题,堪称我国海工装备技术集大成之作。

“‘十三五’期间,随着以‘深海一号’能源站为代表的深水油气装备交付,我国半潜平台船体总装快速搭载和精度控制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海底管线铺设等多项深水施工技术突破1500米水深难关,超大型深水装备工程总包能力显著提升。”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钟文军说。

浮式储卸油装置技术全面提升

在被视为海工装备“皇冠上的明珠”的“海上油气加工厂”——FPSO领域,“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油将FPSO总体集成技术提升作为科技攻关优先方向,积极研发不同类型FPSO总体集成和全产业链技术。

2018年5月,中国海油承揽的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67 FPSO成功在海油工程青岛场地交付,开创了我国自主集成并成功交付世界级超大型FPSO的先河。2019年12月,P70 FPSO成功交付,创造了国际超大型FPSO交付的新速度。

与此同时,我国FPSO单点建造集成技术也获得重要突破。2020年5月,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和集成的中国最大作业水深FPSO“海洋石油119”在青岛场地交付启航。它采用了国际上技术最复杂、集成精度最高的大型内转塔单点系泊系统,该系统在全球范围内仅有4例。

经过5年发展,中国海油已拥有FPSO达到16艘,规模与总吨位均居世界前列,成为我国海工装备主力军。形成了从设计、建造、安装、调试到运营管理、升级改造的FPSO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实现了作业海域从水深16.7米到2000米、吨位从5万吨级至35万吨级、船型从普通型到圆筒型、系泊形式从多点系泊到单点系泊的全覆盖,抗冰、抗台风能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型FPSO总体集成和全产业链技术获得全面提升。

水下生产系统实现国产化

业界普遍认为,深水油气田开发装备的“昨天”是干式井口、桩基平台,“今天”是水下井口、浮式平台,“明天”是水下生产系统。

从1996年起,流花11-1油田等我国南海部分油气田,也陆续应用了水下生产系统,但几乎所有的工程开发均由国外水下设备供应商和工程承包商完成。

2020年9月,在“深海一号”能源站船体完工前夕,由我国自主建造的首批1500米深水中心管汇成功交付,意味着我国深水中心管汇设备制造能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经过5年发展,我国水下生产系统逐步完成了从简单的水下终端到复杂的水下中心管汇、从靶区300米以下浅水到1500米超深水、从全部依靠进口到水下产品走出国门的跨越,基本掌握1500米水深水下生产系统设计和制造技术,实现水下管汇等系列关键水下产品的国产化应用。

哈斯基中国生产及开发副总裁特雷西感慨:“2013年以前,哈斯基投资荔湾3-1气田水下生产系统时,几乎看不到中国人的身影;而在流花29-1气田项目上,水下核心设备的制造者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3060”目标开启低碳新时代, 电力行业迎政策“春风”

“3060”目标开启低碳新时代, 电力行业迎政策“春风”

当前,我国碳排放仍然处在“总量高、增量高”的历史阶段。《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能源活动碳排放约98亿吨,约占全社会碳排放比重的87%。可以说,能源行业想要实现减碳愿景,任重而道远。记者注意到,近期各大能源企业编制的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纷纷“出炉”,为绿色发展、减碳进程按下“快进键”。
中国海油改革效应持续放大,重塑产业发展格局

中国海油改革效应持续放大,重塑产业发展格局

“十三五”时期,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快速发展,海上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油气产量保持较快增长。作为“主力军”,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5年来累计生产原油3.83亿吨、天然气1166亿方,较“十二五”期间分别增长了24%和13%,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290亿元,“世界500强企业”排名升至第64位。
中海油: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开展全球资源布局

中海油: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开展全球资源布局

过去的一年,对于传统石油公司来说,无疑是艰难的一年。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让不少国家经济停摆,人们不出门不用油,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甚至一度跌至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负值。
中海油首次牵手中石油勘探开发新油田!

中海油首次牵手中石油勘探开发新油田!

巴彦河套探区是中石油集团公司首批矿权流转区块,2018年华北油田在临河坳陷吉兰泰构造带首次获得突破,发现了吉兰泰油田。2020年,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兴隆构造带临华1X井、兴华1井分获305立方米和274立方米高产油流,一举突破河套盆地北部的工业油流关和高产油流关,开辟了河套盆地规模增储新战场。“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北部油气勘探重要发现”获集团公司年度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一等奖。
采油背后的大庆精神传承:这里的石油是从石头缝里“挤”出来的!

采油背后的大庆精神传承:这里的石油是从石头缝里“挤”出来的!

“许多人可能认为,石油藏在地下,就像一条‘油河’,开采石油是把石油从‘油河’中抽上来。其实石油全部藏在岩石的缝隙中,开采需要科技手段支撑。”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讲解员张彬指着岩心对现场观众说。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