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及整个“十四五”时期,天然气消费量增势是否能突破10%?

2021-02-05 16:19  来源:中国能源报  浏览: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天然气生产持续快速增长。2020年,生产天然气188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8%,连续四年增产超过100亿立方米。天然气进口量由降转增,进口天然气1.02亿吨,较上年增长5.3%。

金联创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259.3亿立方米,较2019年增长228.7亿立方米,同比涨幅7.6%。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2020年天然气市场韧性十足,天然气整体表现超出预期。2021年及整个“十四五”时期,天然气消费量增势是否能突破10%?供需“增量”如何满足?天然气供应短板又该如何补足?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未来应进一步提升天然气产业链弹性,提升响应能力。同时要抓住气价机遇,继续完善储气设施,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并科学引导天然气消费,提升天然气的综合竞争力。

消费量增速趋稳

在北京世创能源咨询公司首席研究员杨建红看来,2020年天然气市场需求总体呈U字型,全年表现为W型,波动较大,但不乏亮点。

“天然气消费全年增量超过150亿立方米、日消费量创新高突破13亿立方米,增幅在意料之外。与此同时,国产天然气仍保持大幅增产,页岩气突破200亿立方米,供应能力不断提升。在高峰日总体协调把控能力表现较好,‘有惊无险’地度过用气高峰期。”杨建红说。

对于天然气消费增长空间,杨建红认为 “环境约束、政策驱动”仍是未来主要推动力。在碳达峰、碳中和及大气污染防治等政策驱动下,天然气是低碳转型最有效的现实选择,也将迎来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

“‘煤改气’仍在继续,特别是发达省市及西南地区工业煤改气需求大幅增长,以及LNG(液化天然气)重卡在交通领域运用的崛起,都将成为天然气消费增长潜在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区域性市场对消费量增长的贡献也不容小觑,在江苏、山东、河北和河南四省交汇的重工业聚集地,大气污染防治十分重要,天然气也将成为该地区清洁能源的最优选择,为天然气消费助一臂之力。”杨建红说。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徐伟则指出,未来10年,南方采暖总市场规模可能在4000亿-5000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增加400亿立方米规模,千亿市场增量需求十分可观。

有观点认为,天然气消费市场颇具潜力,未来五年内天然气消费增速有望重回两位数。

“‘十四五’是经济转型期,随着天然气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天然气消费市场迅速从油气田周边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扩展。在国家天然气利用政策的引导下,消费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但天然气消费增速与经济增速紧密相连,受经济周期影响,消费增速重回两位数不太可能实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刘毅军表示。

杨建红对此表示赞同,“2021年天然气市场形势更复杂。总体消费增量预计增幅8%左右。在国内增储上产和低油价刺激下,个别年份消费量增速可能突破两位数,但整体来看,‘十四五’增速趋稳较难突破。”

供应能力将有效提升

杨建红指出,虽然增速整体趋稳较难重回两位数增长,但天然气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天然气占能源消费的比例将不断提高。预计2025年, 中国天然气市场需求量在4200-4500亿立方米左右, 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超过10%,2035年达到15%以上。

增量需求背后供应底“气”何在?刘毅军表示,国产天然气和进口LNG是供应主力。

国产气方面,得益于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2020年国内生产天然气1888亿立方米,其中中石油国内天然气产量连续第4年超1000亿立方米,达到1304亿立方米,同比净增116亿立方米,创历史最大增幅。中石化则持续推进常规气、页岩气战略突破与规模增储,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超万亿立方米,累计新建天然气产能200亿立方米,比“十二五”末增长48%,1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投资和开发成本不断降低。中海油在国内近海勘探发现了多个大中型油气田,2020年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26.1亿立方米,力争2025年油气产量超过8000万吨。有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三桶油”将有150亿产量增量。

进口LNG方面,隆众资讯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LNG进口量6739.45万吨,环比增长11.12%。此外,2020年底,中国已投运的接收站接卸能力已超过8500万吨/年。2021年,中石油唐山接收站三期、新奥舟山二期、中石化青岛二期、中石油如东三期、国家管网漳州接收站都将纷纷投产,未来接卸能力将持续增加。

“管道气方面,我国天然气管道里程数逐年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是受到天然气管网改革等因素的影响。不过由于天然气管道建设是国家油气管道建设规划的重点,因此其建设增速仍高于其他管道建设。随着中俄管线今年开始按照100亿的合同量执行,也将为供应助一臂之力。” 刘毅军说。

“随着托运商制度开始实行,将进一步提高管网及LNG基础设施利用效率,缓解特殊情况下供气紧张的局面。”刘毅军补充说。

杨建红建议,非保供时期以推动天然气利用为主,鼓励消费;冬季以保供为主,特别是对广东等地一些往年供应宽松的地区要引起重视;进一步加强天然气采暖研究,提前预测预警;重视河南等雾霾严重地区的天然气市场研究,避免市场大起大落。

需补齐调峰短板

天然气产业发展高度依赖输配管网、储气库等基础设施。管网建设直接决定天然气市场范围,储存和利用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则决定市场发展。业内人士一致认为,2020年末供应紧缺只是短时间内的特殊情况,但背后反映了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没有完全理顺、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不足、调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天然气供应如何补短板?

杨建红表示,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可将西部油田作为储备气田、国产作为调节气以应对当前储气设施建设缓慢而导致的调峰功能不足现状。除加快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和完善调峰机制外,要重视天然气日调峰能力。

数据显示,2020年冬,我国天然气日消费量率创新高,日峰值达13.2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高出2亿多立方米。“目前日调峰责任落实不到位,《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通常认为供应商只满足季节调峰,日调峰由合同约定。《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则强调小时调峰燃气满足能力,季节和日调峰能力应由上游企业负责,对比来看,日调峰被忽视,不利于满足极短时期内的激增的需求。”杨建红指出。

受访人士均表示,加速推进储气设施建设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天然气储备、基础建设与监管法规体系;明确天然气调峰指导气价,并尽快落实调峰气价的实施,以支撑储气库正常运行;建立战略储备气田和战略储气库建设专项保障基金。

中石油规划总院高级工程师刘烨建议,通过制定不同用气时段、不同季节的“峰谷价格”引导天然气调峰能力建设,利用价格杠杆引导天然气用户合理避峰,培育天然气储气调峰市场;同时,对参与调峰的工业大用户给予资金补偿或者气价优惠,按照“谁承担、谁受益、多承担、多补偿”的原则进行精准补偿,鼓励企业参与调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净利“腰斩” 数据略显惨淡,化石能源风光不再?

净利“腰斩” 数据略显惨淡,化石能源风光不再?

近日 ,国内三大油气央企分别发布2020年财报。中国石化营收最高,为2.11万亿元,同比下降28.8%;中国石油紧随其后,营收1.93万亿元,同比下降23.2%;中国海洋石油营收最少,为1554亿元,同比下降33.4%,降幅在“三桶油”中最大。
北溪二线项目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完工

北溪二线项目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完工

3月26日报道,俄罗斯能源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称,北溪天然气管道二线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完工,尽管美国一直在不断要求停止这条输气管道的建设。
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中的甲烷排放量比之前认为的要高

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中的甲烷排放量比之前认为的要高

研究发现EPA低估了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甲烷排放量。根据哈佛大学约翰-A-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SEAS)的最新研究,环境保护局(EPA)在其年度《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汇清单》中低估了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甲烷排放量。
“3060”目标开启低碳新时代, 电力行业迎政策“春风”

“3060”目标开启低碳新时代, 电力行业迎政策“春风”

当前,我国碳排放仍然处在“总量高、增量高”的历史阶段。《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能源活动碳排放约98亿吨,约占全社会碳排放比重的87%。可以说,能源行业想要实现减碳愿景,任重而道远。记者注意到,近期各大能源企业编制的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纷纷“出炉”,为绿色发展、减碳进程按下“快进键”。
建造世界最大储罐!北京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明年投产

建造世界最大储罐!北京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明年投产

3月17日,记者从北京市财政局获悉,北京成功获得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两家新兴多边开发机构的5亿美元和4.36亿欧元贷款,用于支持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项目完工后,将全面提升京津冀区域天然气保供能力,保障首都能源供应安全,解决北京天然气季节性供应紧张问题。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