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光伏产业再陷过剩?

2021-02-21 20:18  浏览:  

光伏产业是中国领先世界且具有极大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产业规模和生产制造能力全球第一,硅片、电池、组件世界前十大生产商几乎都被中国囊括。

目前国内从上游多晶硅到下游组件的国产占比均在65%以上,其中,硅片国产占比在95%以上;电池片与组件则由于须靠近美国、欧洲等消费地,国产占比低于前者,但仍高达70%左右。

尽管如此,国内光伏企业仍面临几大难题:

1、核心技术迟迟难以突破

尽管中国光热产业链已经相对完整成熟,整体技术水平全球领先,但是部分核心环节依然存在技术短板,比如汽轮发电机组、集热管等。同时,国产吸热器、熔盐泵、熔盐阀和流量计等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有待验证。

2、尺寸之争

硅片尺寸不统一,给上下游协同、客户设备选型造成了较大困扰。“600W+联盟”和“M10联盟”两大阵营形成对峙局面,尺寸之争进入白热化,其影响呈现出从硅片向电池、组件以及全光伏行业延伸的趋势。

3、光伏发电入网难题是顽疾

光伏发电并网存在技术上和非技术上两方面的难题。

技术上,并网后引发的电能质量问题,光伏阵列的温升、失配和热斑现象,光伏阵列优化配置问题等,都是光伏并网需要突破的技术关。

非技术方面,光伏并网还面临全国消纳分配不均衡、土地、接网等问题待解。

4、产能过剩阴影笼罩

由于光伏企业纷纷大规模扩产,从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到逆变器、玻璃等辅材产能全面扩张,产能过剩迹象再次浮现。

据不完全统计,隆基股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13家龙头企业2020年共宣布了40个扩产项目,总投资超过2100亿元。

其中,9个项目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3个项目计划投资额达到200亿元,仅通威股份一家2020年在扩产方面投资便高达近500亿元。行业面临2011年左右那一轮过剩局面重演的风险。

初步估算,2020年年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2.4亿千瓦,成为全国第三大电源。“十四五”期间,中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规模需求将远高于“十三五”。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十四五”规划纲要: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

“十四五”规划纲要: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

水利部总规划师汪安南表示,抽水蓄能是电力系统中稀缺的调节资源,能够有效地促进新能源的消纳,降低系统总体能耗,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节能减排效应,在服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河北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 上市环保企业先声夺人

河北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 上市环保企业先声夺人

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对于河北省来说,由于历史原因,化石能源生产较为集中,自身产业结构偏向于钢铁等重化工业,属于碳排放输入型省份。
做好“十四五”减碳 完善能源“双控”制度

做好“十四五”减碳 完善能源“双控”制度

​我国能源结构目前仍以化石能源为主,占比约85%。能源的清洁低碳化,对于做好“十四五”减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没有捷径可走,首要的就是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今后要完善能源“双控”制度,既要控制能源消费强度,也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要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同时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开启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 中国如何实现碳达峰?

开启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 中国如何实现碳达峰?

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将有哪些政策规划?

“十四五”期间,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将有哪些政策规划?

在19日国新办举行的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负责人孙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内容,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要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的顶层设计。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