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升级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增添动能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动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强劲蓄力。结合区域战略定位与特质,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突出示范引领,打造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互联网示范区。在北京自贸区创新服务中心,首个示范项目正逐步落地。
以自贸区开泰街为轴,北京自贸区创新服务中心分为东西两区域,金融办公、生物研发、医疗服务等一批高精尖的产业将在此筑巢落户。已建成的崭新的“多站合一”能源站与园区建筑紧密融合。
“我们正为二期光伏板等项目建设做准备,丰富电、冷、热、光等多种能源供应形式,更好地发挥项目的示范效应。”北京大兴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林介绍,“待项目全部建成后,创新服务中心将全部由绿色可再生能源供应,预计年均节约标煤300吨。”
国网北京电力员工对重点线路开展无人机巡视。
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网北京电力加快重大项目配套电网建设,推进北运河迁改、架空线入地、老城双修配套电力建设。
北运河通航工程是京津冀北运河水务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航后将连起京津冀三地的运河千年文脉。1月22日,潞城镇北运河大堤上,北京通州供电公司施工人员紧张地操作拉管机。当天,随着最后一根拉管牵引完毕,10千伏林蒙路、上店路过河拉管顺利贯通,标志着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配套迁改潞城段土建工程的主要难点顺利攻克。
电网升级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增添强劲动能。国网北京电力立足“多方向、多来源、多元化”的外受电格局,今年国网将加快建设北京东—通州500千伏通道、通州北500千伏工程,全面启动北京东—通北、北京西—新航城规划前期工作,不断强化和优化网架结构,将更多的清洁能源引入首都。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现代智慧能源体系加快构建
在车辆安全检查、消杀,并准备好足够的饮用水后,绿色公交车驾驶员毛华健便开启了一天的工作。他驾驶的222路往返于嘉善高铁南站和西塘景区,是浙江嘉兴嘉善县所有的公交路线中人流量最大的路线之一。开了近两个月的绿色公交车后,他也有了自己的驾驶心得:“绿色公交相比传统的燃油公交而言,驾驶更平稳,车厢内外的声音都更轻,乘客都说乘坐更舒适。”
2020年11月30日,由浙江嘉善县供电公司、嘉善县交通建设投资集团共同打造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首批公交综合能源站投入使用。
国网浙江嘉善供电公司与国网上海青浦供电公司联合开展跨省带电作业。
项目一期建设城西、城北及高铁站3个停车场共54台充电桩设备,二期计划投建14个站点共400余台充电桩,涵盖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公交专线。这是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能源转型升级,构建区域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智慧能源体系的一个缩影。
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国网浙江电力发布行动计划,支持浙江高水平建设“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促进浙江全省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
2020年,国网浙江电力奋力作为,积极推进长三角配网联络线建设,签署省间互供电费结算协议,初步实现电网互联、服务互通,有力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再上新台阶。
国网浙江电力将深化长三角区域各层级电力互通、运行联动、服务趋同,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电网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办电。到2025年,国网浙江电力将全面建立服务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跨省跨界协同工作机制,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电力营商环境,加快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布局,基本实现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省级样板。
电力大数据护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通过分析,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一般控制区内,有4家企业仍然存在继续生产的现象,其中某公司用电量相比历史同期出现明显增长趋势。”1月25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互联网部监测分析管理专责高建勇正在对《“电眼看祁连”一期调研分析报告》作深入分析。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生产活动的研究分析,获得该区域内环保部门重点关注企业监测分析的一般研究方法,对助力黄河流域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应用研究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网甘肃电力紧密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力开展电力大数据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创新应用。该公司研发并提供符合甘肃省生态环境厅需求的数据产品及服务,主动发挥央企“顶梁柱”作用,有力支撑了生态环境领域精细化管理与精准施策。
2020年10月9日,国网甘肃电力数字化黄河生态保护电力监控平台上线,通过监测黄河沿岸重点企业用电量变化情况,为环保部门识别高风险排污企业提供参考。
国网甘肃电力员工通过“电眼”看黄河智慧监测平台分析环保数据。
2020年12月,国网甘肃电力和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在兰签署《电力大数据助力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探索构建“生态环境+电力大数据”政企合作新模式。双方在已建成的“电眼”看黄河——智慧环保用电监测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围绕多维环保指标监测分析、散乱污企业发掘分析、智慧环保用电监测指数研究及构建、排污许可证企业监测、特定区域污染情况监测等,开展一系列电力大数据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创新性应用,持续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
数字化黄河生态保护电力监控平台试点上线以来,已累计接入81家企业电力、排污数据,完成4项监测分析报告,预计年节约人力成本1296人天,节约成本15042万元。此外,由于甘肃地域的多样性、代表性,通过对黄河流域甘肃段防污治污进行体系化的探究,其成果可迅速推广至黄河沿岸其他8省。
“我们将不断推进‘生态环境+电力大数据’试点工作,共同推动市、州级生态环境部门与各地市公司之间的横向合作,加快电力大数据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产品设计和研发工作,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为先行试点,有效助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让甘肃经济发展的‘含金量’更高、‘含绿量’更足。”国网甘肃电力互联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体化电网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现在工厂用电情况怎么样?关于供电方面还有哪些诉求?”四川资阳供电公司高新(临空)供电中心相关负责人于2021年春节前夕再次到爱齐(四川)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对提升供电质量问题进行回访。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落地实施,四川资阳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大批现代化产业陆续入驻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持续、稳定的能源供应提出了更高要求。
爱齐公司新工厂生产基地建设时,高新(临空)供电中心就建议采用双电源供电,并主动介入内部高电压设备调试。新生产基地投产以来,供电一直保持平稳。“现在对供电情况很满意!”爱齐公司设施负责人表示,企业和供电公司沟通渠道也更顺畅了,希望以后继续加强交流,定期联合检查,确保工厂生产用电保持安全稳定。
国网四川电力员工上门服务企业客户用电。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落地实施,成渝地区将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两地的用电负荷也将持续快速增长。保障成渝双城经济发展,电力供应是基础支撑之一。
作为川渝通道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20千伏文化输变电工程每天对外输送240万千瓦时电量,进一步提升了“川电外送”能力,改善了川东、渝西中小城市群电网网架结构,满足了负荷增长需要。安岳县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地和成都、重庆的直线中点,是直接受益的地区之一。
国网四川电力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系统思考、全面谋划电网未来发展。目前,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川实施的主要电网工程已在成都、绵阳、德阳等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