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场寒流冻结了油井运作,导致大范围的停电。据报道,美国每天石油产能已减产超过400万桶。美国石油协会报告说,美国原油库存下降近600万桶。不过汽油消费也随之下降,因为寒冷的天气导致许多美国人无法上路。布伦特原油(Brent)期货价格周四(18日)一度突破每桶65美元,WTI原油价格则在61美元上方徘徊。
马来亚银行金英证券经济师蔡学敏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如果美国中部的寒流持续下去,会扰乱能源生产和分销,但沙特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增加产量,可能限制油价的上涨。
新加坡管理大学金融学系助理教授奥若宾都高仕(Aurobindo Ghosh)说,油价上涨的背后有永久性和暂时的因素。随着冠病疫苗开始接种,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增长复苏,全球商品价格正进入上行周期。同时油盟也保持减产的姿态,短期内不愿提高产量。寒流则是暂时性因素。“全球复苏带来的需求应该会持续,可在短中期内支撑油价的涨势。”
华侨银行经济师李钧豪说,寒流并非是油价上涨的唯一因素,美国方面则并未如之前预料的那样快增加产出,可能是出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方面的考量,以及所获得的信贷紧缩。
蔡学敏指出,运输和水电费占新加坡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一篮子比重为20%,能源价格上涨可能会导致未来数个月的通货膨胀率略微攀高,但由于新加坡的通胀率接近零水平,因此无需担忧。此外,疲弱的经济和就业复苏也冲击了薪金和价格压力。
奥若宾都高仕说,新加坡是个小型开放经济体,更高的油价会反映在新加坡本地的能源成本中,有些可能会推高进口通胀和其他成本。主要受油价上涨影响的物价是水电相关费用,更高的运输成本可能转嫁到食品和零售领域,私人陆路交通成本也可能在短期内上涨。
李钧豪认为,油价和消费者价格指数之间的关联相当高,当局可能会调高今年的通胀预测。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预计今年通胀率介于负0.5%至0.5%,核心通胀则介于零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