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满足人民日益美好的生活需要提供了原料支撑。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我国油气、铁、铜等重要矿产资源需求呈刚性上升态势,国内供应保障能力不足,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矿产资源保障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国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有获得找矿突破的空间和潜力。因此,经国务院批准,从2011年起,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会同科技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十年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们不断完善自然资源政策、强化创新驱动,组织有关方面推动找矿突破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方面情况,今天,我们有幸邀请了自然资源部地勘司司长于海峰、科技部社发司二级巡视员徐俊、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副主任覃家海,请他们三位领导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请于海峰司长介绍十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进展情况。
[自然资源部地勘司司长 于海峰]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国办发〔2011〕57号)。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自然资源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和财政部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努力推进,矿业企业、地勘单位和科研院所积极发挥作用,完成总体目标。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通过推进实施地质找矿运行新机制,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形成了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在开采消耗持续加大情况下,主要矿产保有资源量普遍增长。通过大力促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开展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努力促进矿业走向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找矿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
油气矿产方面,石油、天然气十年新增资源量分别为101亿吨、6.85万亿立方米,约占新中国成立以来查明总量的25%、45%,发现玛湖、庆城等17个亿吨级大油田和安岳、苏里格等21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长足进展,川南气田年产量达到117亿立方米,涪陵气田年产量达到67亿立方米;发现沁水千亿立方米级煤层气田。
非油气矿产方面,晶质石墨十年新增资源量为3.36亿吨,约占新中国成立以来查明总量的65%,锰12亿吨、钼1874万吨、钨612万吨、金8085吨,约占总量50%,铅锌1.37亿吨、铝土矿18亿吨、钾盐5.23亿吨,约占总量35%,煤炭5268亿吨、铜3711万吨、镍349万吨、萤石9062万吨,约占总量25%,新形成32处矿产资源基地。新发现多处砂岩型铀矿;贵州铜仁新增锰资源量7亿吨;西藏多龙新增铜资源量1837万吨,成为我国首个千万吨级铜矿;江西朱溪和大湖塘分别新增钨资源量363万吨和84万吨,成为排名世界前两位的大型钨矿床;胶东金矿深部找矿累计新增资源量超4600吨,跃居世界第三大金矿集区;新发现3处晶质石墨资源基地、2处锂资源基地和1处萤石资源基地;新增硅藻土资源量7720万吨。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重心向西部转移、向海域拓展
西部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和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2%和34%,天然气占85%和84%,其中鄂尔多斯累计探明地质储量石油近70亿吨和天然气超5万亿立方米。海域发现1个亿吨级油田、4个千亿立方米级气田,2020年海域油气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1/4。
全国新形成的32处非油气矿产资源基地中,25处分布在西部,占全国总数的78%。西部铜矿新增资源量占全国70%,西部铅锌矿新增资源量占全国83%,西部地区找矿突破为西部地区脱贫和经济发展提供资源基础和产业支撑。
三、矿山找矿新增一批资源量
老矿山深部和边部找矿取得突破,87座老矿山新增资源量达到大中型矿床规模,755座生产矿山不同程度地延长了服务年限,平均延长矿山开采年限16.8年,巩固老能源资源基地50处,一批危机矿山重新焕发生机,稳定职工就业20余万人,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争取了时间。
四、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提高
推进陆域1:5万基础地质调查。全国1:5万区域地质调查覆盖率达44.5%,重点成矿区带工作程度达62.5%,重要找矿远景区基本实现全覆盖。圈定各类找矿靶区3600余个,为后续商业性勘查区块优选提供依据。
强化能源资源调查评价。陆续在长江上游贵州、云南,中游湖北,下游安徽获得页岩油气调查重大发现。在青海共和盆地成功实施我国首个干热岩试采储层建造工程,目前正在筹备开展发电试验。
五、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形成“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等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荣誉。固体矿产勘查区“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深部找矿预测技术,有力提高找矿成功率。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两轮试采成功,完成“探索性试采”和“试验性试采”。长水平小井距开发等系列技术创新,有力支撑油气勘探开发。井中、地面及航空地球物理勘探装备及系统取得突破,提升探测深度与精度。
六、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提升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合理利用技术标准。发布煤炭、铁等88个矿种“三率”指标要求,遴选推广360项先进适用采选技术、工艺及装备。石油采收率平均提高9个百分点,固体矿产开采回采率平均提高8个百分点、选矿回收率平均提高9.5个百分点。
七、深化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改革
启动了《矿产资源法》修订工作,深化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接轨国际标准,形成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规范。推广应用绿色勘查标准规范,遴选出953家全国绿色矿山并向社会公告。
尽管十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丰硕成果,但部分战略性矿产对外依存度仍保持较高水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期,战略性矿产资源刚性需求和供需矛盾仍将长期存在,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产业、科技、财政等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社会力量,将持续推进找矿突破作为战略任务长期坚持。
下一步,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自然资源部将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充分调动地方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共同组织实施《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2021-2035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资源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大国内矿产勘查特别是精查力度,增强我国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积极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矿业支撑。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突出紧缺战略性矿产,强化基础地质工作。二是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三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矿藏深勘精查。四是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推进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五是制定地质勘查行业发展战略,促进地质勘查行业健康发展。
[王永梅]谢谢于司长。下面请记者提问。
[记者提问]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从哪些方面主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
[于海峰]生态文明建设是对我们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检验,是推进矿业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考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我们推进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在勘查、开发和管理的各环节和全流程,在有效保护绿水青山的前提下,积极探寻金山银山,主动由过去单纯的“追求数量”向适应新形势的“提高质量”转变。一是优化工作布局,坚决避让自然保护区等各类红线,合理调整重点找矿区域,我们在组织第三阶段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时,已经将我们的整装勘查区全部从自然保护区中调整出来。二是推进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通过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完善有关标准规范、细化实施支持政策、严格落实各方责任、创新驱动技术升级,使矿产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程度降到最低。特别是在完善标准规范方面,指导团体标准《绿色勘查指南》编制发布并加以推广,组织编制《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行业标准和《地质勘查活动质量管理规范》,发布有色金属、煤炭等9个绿色矿山建设行业标准,促进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记者提问]在推进找矿突破过程中如何发挥基础地质工作的作用,具体该如何加强基础地质工作?
[于海峰]做好基础地质工作是促进找矿突破的前提。新形势下,更好发挥基础地质工作作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在成矿有利区段,采集成矿信息、研究成矿规律,评价资源潜力、预测找矿前景、发现矿产异常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地质工作程度,通过钻探工程等手段加强异常查证,圈定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区块,供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开展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强化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之间的无缝衔接,加快实现国内找矿突破,服务构建矿产资源新发展格局。
那么究竟该如何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呢?一是要加强陆域和海洋大比例尺地质调查,查清地表和地下一定空间的岩石和沉积物成分类型、结构构造和分布情况,编制高质量地质图;二是在重要成矿区带,加大重力、磁力、地震等地球物理调查和地球化学调查,从而有针对性地填补我国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总体偏低、重点地区和重要手段调查精度不够等短板。
自然资源部正在谋划“十四五”地质调查规划,明确基础地质工作的重点领域和重要任务,通过统筹推进中央和地方地质工作,充分发挥全国地质队伍作用,以更多更好的成果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
[记者提问]我是科技日报的记者。我们知道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十年来,资源科技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下一阶段如何继续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谢谢!
[科技部社发司二级巡视员 徐俊]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科技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在863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围绕地质矿产基础研究、矿产勘查关键技术装备等方面部署了100余项科研任务,累计国拨经费29.68亿。
通过十年持续不断的努力,资源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矿理论与找矿技术装备取得重大进展,对矿产勘探开发的指导和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一是成矿理论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为找矿指明方向。以青藏高原为突破口,通过特提斯国际对比,创立“大陆碰撞成矿论”和碰撞型斑岩铜矿成矿模型,揭示了碰撞型斑岩铜矿的成矿过程和成矿机理。二是勘查技术与装备显著提高。航磁技术进入国际领先水平,高灵敏度航空磁力仪、磁力梯度仪等自主研发,形成全地域、多尺度、高精度的航磁综合探测能力。井中、地面及航空地球物理勘探装备及系统取得突破,大幅提升探测深度与精度,深部探测能力显著增强。三是基地平台建设有序推进。统筹建设了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等40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新技术体系,编制形成《固体矿产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十年间,“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创新性提出大陆增生-碰撞成矿理论和勘查评价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完全自主研发的“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等6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支撑国家资源安全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加强资源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在面向2035年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创新规划和“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将资源科技作为重要内容。基于以上系统规划,“十四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将从以下三方面加强部署。一是组织实施“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瞄准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重大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在矿产资源精细勘查、绿色开发等方面取得理论突破,攻克一批重大核心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为构建高质量资源保障体系提供科技支撑。二是组织实施“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开展资源型固废源头减量减害、绿色过程调控、高质量循环利用重大科技问题研究,促进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三是瞄准深地前沿领域,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紧紧抓住向地球深部进军这一战略科技问题,加快推进深地探测,大幅提升对地球深部的认知程度,解决制约深部资源勘查开发的重大科技问题,构建深部资源勘查开采理论技术体系,加强核心技术与装备研发,为不断增强国家资源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供科技支撑。
[王永梅]谢谢徐司长。下面请接着提问。
[记者提问]人民日报记者提问。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在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中起着基础先行作用,为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副主任 覃家海]十年来,通过中央财政地质调查专项,围绕丰富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提供找矿有效信息和靶区,累计投入经费435亿元,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基础地质调查方面,投入经费153.4亿元,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163.3万平方千米,全国覆盖率达44.5%,提高了18.4%。完成1:5万矿产地质调查79.42万平方千米,重点成矿区带覆盖率达62.5%,提高了25.4%。油气矿产地质调查方面,投入经费131.4亿元,成功实施天然气水合物两轮试采,陆续在长江上游贵州和云南、中游湖北、下游安徽和松辽盆地获得页岩油气调查重大发现,实现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调查突破。非油气矿产调查方面,投入经费150.2亿元,聚焦重点成矿区带、整装勘查区、重要矿集区和大型资源基地开展工作,提交找矿靶区3600余处,为后续商业性勘查区块优选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青藏高原、南疆、川西等铜、锰、锂等重要矿产找矿突破和大型资源基地的形成。完成25种矿产资源潜力评价、28种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为矿产资源管理和商业性勘查提供了基础资料。
[王永梅]从刚才三位领导介绍的情况中可以看出,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十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绩喜人,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希望各位记者朋友们积极宣传报道,后续我们将就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和重大矿产勘查成果适时向社会发布新闻,请大家继续给予关注。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