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我国核领域要切实担负起支撑国家战略的历史责任。特别是核能作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优质能源,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兑现减排承诺和清洁低碳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的必然选择。但是,我国核工业发展仍面临一些现实“短板”:如何进一步争取社会公众支持与认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如何在“十四五”时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提高在全球核能领域的话语权……对此,记者在“两会”前夕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
设立国家“核科学日
王寿君在提案中建议将每年的9月27日设为国家“核科学日”,他认为设立国家“核科学日”将有效加强核领域科普工作,让公众能正确了解核、认识核、接受核,对我国核事业和科学事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具体来说,设立国家“核科学日”一是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继承并发扬核工业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以及新时代核工业精神,有利于激励当代人爱祖国、爱科学,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其次,设立国家“核科学日”将推动我国科技强国建设。设立国家“核科学日”,使所有核工业人和核科学工作者能够拥有自己的纪念日,这将有效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动力。
第三,设立国家“核科学日”有利于为核事业发展创造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核科学日”能够成为发展祖国核能事业、建设核强国的重要宣传载体。我们要将“核科学日”打造成为普及核能知识的重要平台,向社会公众打开核科学技术世界的窗口,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精神,提高社会公众对我国和平利用核能事业的关注度和认同感,促进公众形成对核能的理性认识,为我国核工业强国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将核科普纳入党校领导培训课程
在实现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核能作用日益凸显。核能成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兑现减排承诺和清洁低碳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的必然选择。但是,当前制约我国核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公众沟通,如核科普效果欠佳、核能发展正当性缺少立法保护、涉核信息易向负面发酵等。
他表示,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推进公众沟通,推动核科普常态化。组织开展主题性、全民性、群众性核科普活动。要扩大科普活动的覆盖面,比如核科学系统知识要进入小学、中学、大学的相关课程中。同时,努力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核科学素养,将核科普知识纳入各级党校领导干部培训课程。
同时,他认为,还要重视正确引导网络舆情。要重视发挥政府主流网站和权威媒体作用,以多种形式发布事实真相,适时发表政策解读、科普文章,引导正确舆论导向。要定期和不定期地邀请知名官员、学者出面与网民交流,通过权威专家的理性分析和阐述,澄清虚假不完整信息,引导舆论朝着理性、可控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