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供电公司积极做好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村牧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让农牧民用上了可靠电,过上了幸福生活。”5月21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副镇长扎雅夫说。
巴音,蒙古语意为”富饶的小村庄“,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的巴音村,是一个以汉族为主,蒙古族、藏族聚居的半农半牧型重点贫困村。“搬迁前,主要靠种地为生,我和妻子种了20亩地的青稞和油菜,除去成本和日常开销,一年也就两千多元,只能维持个温饱。”巴音村村民赵海山说。
穷则思变。赵海山与村里人开始外出打工。“那几年啥都干过,在工地干过小工、大工。”赵海山告诉记者。虽然收入比种地高了许多,但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清楚。他一直梦想能有一天回乡创业,自己开店当老板。
2011年青海省政府在茶卡镇巴音村实施“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项目,乌兰县供电公司全力做好共建示范村配套电力设施建设。2013年,巴音村35户村民搬迁到茶卡镇,每户村民分配了一套120平方米二层小楼,赵海山一家如愿以偿搬进了新家,也让他看到了希望。
2015年,乌兰县开始实施生态旅游扶贫工程。2016年,借助茶卡盐湖旅游发展的东风,赵海山做起了向往已久的民宿生意,吃上了旅游饭。“在家门口开店,既可以照看老人和孩子,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真好。”赵海山说。
最让赵海山感到幸福的,就是用电升级给他们一家生活上带来的变化。“这几年,电越用越好。特别是去年,几乎没停过电,家用电器用起来也很给力,客人的抱怨少了,生意也更好做了。一年挣个十来万没问题。”说到这里,赵海山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2019年,巴音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484元,巴音村脱贫攻坚工作高标准通过验收。村里发展好了,村民越来越爱干净了。
青海海西供电公司结合特色小镇建设全力打造全电景区,对镇区、盐湖景区燃煤锅炉开展调查摸底,推广清洁电采暖技术,帮助客户编制改造方案和测算运行成本,建立协同联动机制,缩短报装时间。截至2020年12月,累计推广电能替代74项,替代电量0.49亿千瓦时。
“之前我们村取暖用的是煤,煤锅炉灰尘大,也不安全。现在好了,自从用上了电采暖,家里的卫生好了,村里的环境更美了,用手机、定时器就可以控制锅炉温度,方便还安全。”巴音村村委会副书记马正金说。
2020年8月,青海省科技厅在巴音村实施了清洁取暖示范项目,让巴音村彻底结束了烧煤取暖的历史。外修颜值,内修气质,巴音村实现了生态美、环境美、自然美的华丽蝶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