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达产达效,冀中股份玻纤项目开门红后迎来市场景气窗口

2021-05-25 17:10  浏览:  

仅过去两个月,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又传来了好消息。由旗下冀中新材运营的20万吨玻璃纤维项目首条生产线,5月15日起,单日原丝产量达到276吨,产品合格率高于96%。截至目前,已经连续稳定在上述产量以上。事实上,首条10万吨玻纤生产线正式点火暨二期项目开工仪式,仅仅是在2021年3月18日举行。

冀中新材系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SZ:000937,下称冀中股份)全资子公司,承担着后者开拓非煤板块中最被寄予希望的玻纤项目的运营权。此前,该公司已拥有8万吨玻纤原丝产能,能够生产7大系列、14个品种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据悉,项目共规划建设两条生产线并预留第三条生产线同步建设玻纤制品加工厂房,打造制品深加工生产基地。第一条生产线已于今年3月18日点火投产,第二条生产线也于当日全面开工建设。两条各10万吨级产能的新生产线总投资合计21亿元。待明年3月底二期工程投产,不仅产能上大幅增长2.5倍,预计年均新创造产值亦可达10亿元,利税计3亿元以上。

不妨做一个对比。2020年,冀中股份总营收为206.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9亿元,净利润率只有3.83%。很显然,中国玻纤行业高于国际同行一倍的利润率水平,正是这家河北国资委主管下,河北最大煤炭主业上市公司决心投下重注、全力扩张的原因所在,同时也是其预留三期工程用地的决策依据。

所以,能否迅速达产达效,为二、三期工程做好榜样,只能由一期工程的实际表现来决定。市值一度摸高至993亿元的DR中国巨石(SH:600176),是目前全球玻纤产能规模位居第一的行业龙头公司。28年前其上马首个池窖拉丝项目时尽管产能设计规模只有8000吨,但已在行业内“放了一颗卫星”。玻纤大王当初的尴尬——成品率最低时只有50%,经过一两年才实现了对原料的质量控制。

2021年自然不能等同于1993年。冀中新材起步时便确立了智能工厂的整体构想,即整个生产流程,从拉丝到卸纱、输送、烘干进出炉分配、纱团冷却缓存,乃至检测包装、整托打包入库直到出厂,全部运用高精度机电一体化设备实现自动化及智能化,大幅降低劳动用工和劳动强度。

再具备科技含量的设备,也只有在实际运营中方能显示作用。据了解,在一期工程生产线点火后,冀中新材先后组织了80次工作推进会,逐一解决了上百项重点难题。相关人员先是反复验证优化烤窑工艺参数,制定更合理高效的烤窑升温曲线,提前完成了烧枪与烤窑燃烧器的切换、通路、窑炉过大火等工作。特别是,只用4天便实现了全窑120块漏板的顺利投入生产。

于是便有了下一张时间表:3月18日点火投产;33天后开始投料;第37天下线首个满筒纱;第58天首次触及276吨日产水平,且合格率高于96%,并由此连续保持这一纪录。

这也意味着,首条玻纤生产线已经达到设计产能和利润目标。

如果说在“人口红利”逐渐耗散的背景下,借助机器人、5G物联网技术,冀中股份新上马的玻纤项目可以后发优势解决“人和”问题,那么地利与天时也相当关键。

众所周知,堪比人类普通头发丝1/5至1/20细的玻璃纤维,具有耐高温、不燃、抗腐、隔热、隔音、抗拉强度高、电绝缘性好等特点,是一种能起到增强作用的新材料及金属替代材料,其生产过程牵涉到叶蜡石、石英砂、石灰石、硼钙石四种大料与萤石、芒硝两种小料。

而冀中股份玻纤项目立足的河北沙河地区,已知矿产资源即达40多种,其中初步探明的石英储量达100万吨,石灰石达6亿立方米。

至于天时,主要来自于冀中股份的战略决心、技术储备乃至市场变动。据了解,玻纤项目是冀中能源股份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大布局。该公司已确立了“能源为本、材化并进、产融联动、合作共赢”十六字战略目标。而“材化并进”中的“材”字一位,正是指以玻纤生产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

华夏沃伦总编辑韩澄宇曾对该公司有过深入研究,他于日前表示:“无论是冀中股份还是其母公司冀中能源集团,都深知仅依仗原先的煤矿主业已无法实现‘又强又大’的企业愿景。特别是基于碳中和、碳达峰30/60国家战略,传统的资源开采、建材水泥、电力、钢材、冶金等重资产企业,势必都会面对巨大挑战。”

“今年6月之后,中国的碳排放市场将启动。据我所知,率先试点的2000余家发电企业将强制交易40亿吨,导致碳价从原先的30元/吨已升至50元/吨,”韩澄宇说。“我注意到,国际主流网站在介绍冀中股份时,除了表明它在2020年福布斯全球2000大上市公司中排名第1631位外,还特别标注其整个集团在2015年时占据全球工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0.5%。”

在他看来,适当降低煤炭行业的营收利润权重转而在新材料领域寻求第二利润点,对冀中股份已是大势所趋,其前瞻性的重大产业布局,也尽显身为国企上市公司的社会担当。

幸运的是,就在一期工程达产达效前后,中国玻纤池窖企业产品价格再次普涨,虽然粗纱价格涨幅有限,但其余产品各涉及厂家均将价格上抬200—300元/吨不等。

有业内分析师指出,考虑到作为重要需求支持端的风电市场——风电叶片70%材料为玻璃纤维——在经历去年市场强装政策下,2021年订单依旧充足。同时,包括新能源车在内的新增需求很可观,国内玻纤市场走货恢复明显好于预期,玻纤产品价格还将不断上涨,行业景气度未来仍将持续。

编辑:施南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风光齐舞、厚植氢能,中天科技打造新能源开发“如东样本”

风光齐舞、厚植氢能,中天科技打造新能源开发“如东样本”

上市板块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441亿元,同比增幅13.55%,净利润23.70亿元,同比增幅20.98%——“十三五”收官之年,中天科技再一次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苏州描绘国际能源变革典范城市新图景

苏州描绘国际能源变革典范城市新图景

28日,由国家能源局、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共同主办的2021年国际能源变革对话在苏州市开幕。这是“3060”目标提出后,中国国家能源局在国内召开的首次能源变革国际性大会。苏州,这座江南古典园林城市的新时代能源变革图景,再度为全球所聚焦。
山西煤企转型巧打“风光”算盘 从燃料到材料发力储能产业

山西煤企转型巧打“风光”算盘 从燃料到材料发力储能产业

煤炭正在经历从燃料到原料再到材料的变革。6月28日,由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科海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打造的1兆瓦时(MWh)钠离子储能系统,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投运。
中国风电是注定的减碳主力军——专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

中国风电是注定的减碳主力军——专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

1986年,从山东荣成马兰湾的风场起首,中国的风电开发之路已走了30余载。30多年来,中国风电一步步跨越技术的栏,一次次迈过降本的坎,从零起步,走出一条从跟跑到领跑的产业崛起之路。
丹麦艾尔姆风能福建工厂正式投产,107米风电叶片将在中国量产!

丹麦艾尔姆风能福建工厂正式投产,107米风电叶片将在中国量产!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是福建省与三峡集团战略合作项目,目标是打造"立足福建、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世界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基地和国际一流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三峡福建能投公司紧紧围绕福建"海洋强省""海上福建"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三峡集团在清洁能源方面的优势,推动海上风电产业链延伸,通过建设产业园,进一步降低了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成本,提升海上风电装备水平和运行效益,打造福建新的产业名片。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