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率84%!有了这套“升级版”装置 炼油产生的氢气可高效回收利用!

2021-06-01 16:59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  

“以每小时6万标准立方米尾气提氢变压吸附装置为例,若采用原有技术及吸附剂产品,氢气回收率约84%。而采用新技术后的装置,最终氢气回收率将达到90.4%。”5月29日,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相关负责人粗略算了一笔账,按天然气制氢折算,泉州石化二期炼化项目采用新升级的变压吸附装置每年将减少1.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据介绍,泉州石化二期项目配套的两套大型变压吸附装置,选用了西南化工变压吸附装置技术,包括每小时22.36万标准立方米重整气提氢变压吸附装置,及每小时6.5万标准立方米尾气提氢变压吸附装置。2020年12月20日,这两套装置成功得到合格氢气产品,并连续稳定安全运行,两套装置氢气回收率等多项技术指标及装置运行稳定性均优于国外技术。

目前,国内石化企业大多数炼油厂的重整变压吸附装置解吸气被直接烧掉,按我国已建成的近30个千万吨级炼油项目计,每年有超过8亿标准立方米的氢气被白白烧掉,若能采用西南化工变压吸附装置技术进行氢气回收,每年将产生7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效益,按天然气制氢折算,每年将减少约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该技术能有效提高氢气回收率,减少原料气消耗,降低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有力支撑了炼化和现代煤化工产业提质增效、节能减排、推进绿色技术转化应用,将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前三季度化工行业运行情况

前三季度化工行业运行情况

前三季度,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增速同比提高9.5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乙烯产量2089万吨,同比增长23.1%。初级形态的塑料产量8172万吨,增长8.1%;合成橡胶产量590万吨,增长1.2%;合成纤维产量4605万吨,增长13.5%。烧碱产量2851万吨,增长6.3%;纯碱产量2182万吨,增长3.1%。化肥产量4106万吨,增长1.2%;其中,氮肥增长2.6%,磷肥下降1.7%,钾肥下降1.6%。农药产量189万吨,增长11%。橡胶轮胎外胎产量66487万条,增长16.4%。
科学家获得界面水分子结构为绿色制氢提供新途径

科学家获得界面水分子结构为绿色制氢提供新途径

水分子直接参与众多重要的电催化反应,但对处于固液两相界面的水分子在电催化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与作用机制研究一直是电化学领域的难点。近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李剑锋教授课题组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潘锋教授团队合作,利用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技术揭示了界面水分子结构,解开了界面水分子结构如何调控电催化反应这一科研难题,为提升电催化反应速率、进一步指导绿色制氢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科学家获得界面水分子结构 为绿色制氢提供新途径

科学家获得界面水分子结构 为绿色制氢提供新途径

水分子直接参与众多重要的电催化反应,但对处于固液两相界面的水分子在电催化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与作用机制研究一直是电化学领域的难点。近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李剑锋教授课题组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潘锋教授团队合作,利用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技术揭示了界面水分子结构,解开了界面水分子结构如何调控电催化反应这一科研难题,为提升电催化反应速率、进一步指导绿色制氢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这一研究成果于12月2日刊登于《自然》杂志。
能源绿色转型获政策加持 万亿资金争相涌入

能源绿色转型获政策加持 万亿资金争相涌入

11月29日从国家能源集团获悉,近日国家能源集团与青海省签署“青海省零碳产业示范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积极参与示范区“荷储网源”一体化零碳绿色能源体系建设,发展规模化制氢和氢能场景应用。11月26日,中国能建宣布拟投资50亿元,在北京大兴区设立全资子公司中能建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专家谈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之三 | 发挥能效约束作用 推动现代煤化工节能降碳改造升级

专家谈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之三 | 发挥能效约束作用 推动现代煤化工节能降碳改造升级

近年来,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克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不利影响,在产业规模、结构布局、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仍存在能耗水耗较大、“三废”排放较高等方面问题。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将煤制烯烃、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产品纳入节能降碳工作范围,这对提升现代煤化工产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