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出路

2021-06-04 14:21  来源:中国科学报   浏览:  

“最大程度上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出路。实现这一途径需要突破科学难题,发展新技术。”近日,在由Cell Press、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Cell Press物质科学周”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主任李灿说。

当前,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20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34亿千瓦,同比增长约17.5%。尽管如此,依然有许多行业刚性排放二氧化碳,比如煤基火电、化石燃料、交通领域、煤化工、冶金、水泥等行业。

李灿认为,如何解决这部分二氧化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硬骨头”。他提出,除了依靠植物自然光合作用、海洋吸收、节能减排等传统减碳途径,还应该发展新技术,特别是发展碳捕获及利用(CCU)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制绿氢,进而转化二氧化碳制液态阳光甲醇,实现二氧化碳规模化转化利用,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谈及CCU技术优势,李灿表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电解水制氢有望实现规模化、低能耗、高稳定性三者统一。一般来说,电解水催化剂能效提升10%~20%,可使制氢成本降低30%~50%;发展耐强酸、强碱的材料,能够使装置的使用寿命达到5年以上,大大降低电解槽更新换代成本;同时,电解水制氢装置与下游规模化应用市场匹配后,减少工业用地,制氢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实现这一路径,需要攻克能源转换相关的光催化、电催化甚至生物催化等一系列难题。可以说,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可储存、可运输的燃料,被认为是“圣杯”式难题。

李灿介绍,目前,国际上大部分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研究停留在筛选催化剂阶段,光生电荷动力学和光催化微观机制的研究相对薄弱,解决这一重大科学问题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双碳”目标之下光伏整县推进该如何发展?

“双碳”目标之下光伏整县推进该如何发展?

7月23日,2021首届河北光伏产业发展论坛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聚力碳中和 扬帆光伏新征程”为主题,与会者共同探讨了河北省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政策环境、市场机遇与挑战等相关话题。
殷雄:技术创新是打开终极能源之门的“钥匙”

殷雄:技术创新是打开终极能源之门的“钥匙”

核能从本质上来说,它也是一种化石能源,因为它的能量来源是储存在地壳中的铀等可裂变的矿物质。由于可裂变物质的储量有限,因此总有用完的一天。
大连化物所制备出高性能超薄二氧化碳分离膜

大连化物所制备出高性能超薄二氧化碳分离膜

近日,大连化物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彭媛副研究员团队在纯相共价有机框架气体分离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以共价有机框架纳米片为膜构筑基元,诱发错排缩孔效应,成功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高效分离。
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指导意见》是加快“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的重要部署

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指导意见》是加快“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的重要部署

7月28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1年上半年能源经济形势、可再生能源并网情况,介绍国家能源局电力防汛救灾和迎峰度夏有关情况,解读《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回答记者提问。
点滴能源:重塑低碳物流能源新图景

点滴能源:重塑低碳物流能源新图景

“30·60”碳达峰、碳中和愿景,对能耗“大户”物流行业,提出了迫在眉睫的转型升级要求。如何摆脱粗放模式、控制碳排放量、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耗,成为物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