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余载铸大国重器 东方电气挺创新脊梁逐浪前行

2021-06-09 16:55  来源:人民网  浏览:  

白鹤滩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自主知识产权F级50兆瓦重型燃机……这一个个重大项目是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气集团”)近年来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这家创建于“二五”时期、成长于“三线建设”时期的中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始终高举着不灭的自主创新之火,不断开辟着改革发展新局面。

昂首阔步新征程,位于在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四川省成都市的东方电气集团正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实施“11256”发展战略、完善“六电并举、五业协同”的产业格局、啃下重大装备领域国产化的“硬骨头”等一系列举措,挺起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脊梁,实现了由“跟跑为主”到“并跑领跑”并行的全新蜕变。

东汽精神历久弥新 几代东汽人艰苦奋斗再创业

13年前,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绵竹汉旺广场东侧角的钟楼,时针永久停留在“14点28分”这个特殊的位置,成为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标志性建筑物。

而钟楼的背后是震前美丽的“十里东汽”——东方汽轮机厂(简称“东汽”),隶属于东方电气集团,始建于1966年,是我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布局单位。地震发生后,东汽大部分厂房、办公楼、职工宿舍倒塌,瞬间满目疮痍,损失惨重。

面对重创,不屈的东汽人迅速开展灾后重建复产。一个月后,产能已恢复至50%以上,半年后恢复到80%,仅1年9个月的时间,东汽就建成了占地2600亩、拥有19个加工制造中心和科研设施的德阳八角新基地。

置身凤凰涅槃的灾区大地,久雨初晴,碧空如洗,告别伤痕累累的绵竹汉旺镇,重建一新的东方汽轮机厂掩映在整片苍翠欲滴的浓荫之中,展现出新时代的勃勃生机。

实践证明,东汽人没有被地震震垮,他们一路披荆斩棘、开拓奋进,使东汽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最终成长壮大为年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的企业。他们铸就的“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宝贵东汽精神,成为了地震废墟上迎风猎猎、坚不可摧的一面鲜艳旗帜。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国还不能自主生产30万千瓦火电机组,东汽人是从零开始进行研制工作,因此走上了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东汽产品研发中心主任范小平表示,1983年9月,国内首台自主研制的30万千瓦汽轮机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机械工业达到新水平,也象征着东汽人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

2020年11月27日,由东汽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顺利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他自豪地说:“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燃机产业实现重要跨越,从设计到制造,再到材料体系,从‘根’上解决了中国制造面临的‘卡脖子’难题。”

自1994年进入东汽,范小平多年从事汽轮机通流方案设计及动叶片结构设计工作,主持完成了多项大型电站汽轮机组通流方案设计,以及新型叶片开发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下一步,我们要攻克更多的关键核心技术,持续追加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以保障未来的发展。”他说。

“2011年5月,震后重生的新东汽竣工投产,我们将这台转子从汉旺搬迁到东汽新基地广场上陈列,它见证了东汽自主创新的发展史,也是我们心中的‘东汽精神’的象征。”在东方电气集团党群工作部副部长柯俊雄看来,在“两个百年”目标的奋进中弘扬“东汽精神”更具有时代意义,希望东汽人依然唱响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时代之歌。

“东汽精神是全体东方电气人共同的精神财富和奋斗旗帜。”东方电气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俞培根表示,进入“十四五”时期,集团公司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同时也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更需要将东汽精神传承下去。

自主创新勇攀科技高峰 不断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要在重大装备制造领域不断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答案离不开创新。

从最初单纯引进国外技术,到如今能自主研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型发电设备,东方电气集团启动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品创新优化、智能制造转型三大创新工程,切实绘好创新引领“路线图”,逐渐成长为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巨人。

东方电机水力设计首席专家王亚林介绍,1997年,东方电气与三峡集团开始合作研制三峡左岸70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通过三峡项目研发,东方电气掌握了世界上巨型混流式水电机组研制的关键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备了立足国内自主研制70万千瓦级巨型水电机组的能力和条件。

“通过三峡水电项目,东方电气在短短5到6年内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技术30多年的差距,使我国巨型混流式水轮机的核心技术一跃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王亚林表示,东方电气也由三峡左岸机组的“中国制造”变为三峡右岸机组的“中国创造”。

在完成葛洲坝17.5万千瓦、龙羊峡32万千瓦、李家峡40万千瓦、二滩55万千瓦、三峡70万千瓦、溪洛渡77万千瓦水电机组研制的基础上,东方电气集团首个子企业东方电机瞄准100万千瓦水电机组自主开发,在巨型水轮发电技术研发上十年磨一剑,砥砺前行。

在水电设备研发制造水平上,东方电气集团挺起民族工业脊梁,引领世界水电走向“无人区”。“中国水电现在‘打遍天下无敌手了’,当年与东方电气同台竞争的水电巨头,现在还请我们过去解决技术难题呢!”东方电气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继烈介绍,中国在水电装备研制上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同时,业务的深度和广度还在不断拓展。

转子是水轮发电机组的核心部件,也是机组安装过程中重量最大的部件,转子吊装是机组安装最重要的标志性节点。由东方电气研制的白鹤滩转子外圆直径16.2米,最大高度4.1米,总重约2000吨。“首台机组转子组装后,各项参数指标全面优于标准要求,可以说是白鹤滩水电站乃至中国水电的重要里程碑。” 张继烈为东方电气集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到骄傲和自豪。

据了解,白鹤滩水电站是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装机总容量1600万千瓦,左右两岸分别安装8台1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东方电机承担左岸8台100万千瓦机组研制任务。

创新加速跑的同时,离不开科研经费的支持。张继烈还表示,目前我国央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55%,而东方电气集团的经费投入强度超过了5%。

重型装备制造具有尺寸大、吨位重、精度要求高等特点,是一种典型的个性化、多样化、小片生产模式。那么,白鹤滩100万千瓦水电机组等大国重器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重型密度精加工技术就犹如是大象在跳舞,而且还能跳芭蕾舞。”东方电机党委副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文学这样形容东方电机重跨车间的技术。他表示,由东方电机打造的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智能制造新模式,使我国线圈及冲片制造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大件公路“零公里”,也称为大件公路“零起点”,位于东方电机重跨车间中门。“这是四川省为支持和发展德阳重装基地而建设,从此大件通道避开繁杂的成都市区,变得更加通畅便利。我们的产品都要从这里装车,再运往全国乃至全球。”陈文学表示,近年来,东方电机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把产品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发电设备产量近6000万千瓦。

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前瞻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风能、光能、储能、氢能将是集团‘十四五’时期以及未来的重点发展领域,东方电气集团在‘十三五’期间已经对上述产业领域进行了布局。”张继烈表示。

近年来,东方电气集团的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氢能已成为集团在新兴产业布局中的一大亮点。

“经过近10年的研究,我们掌握了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设计与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膜电极、大功率动力电堆、发电系统等系列产品。”东方氢能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永表示,该氢燃料电池氢气最高利用率超96%,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自2010年正式立项启动燃料电池技术开发以来,东方电气在氢能领域已经深耕了10年以上。10年来,东方电气坚持从核心技术到系统产品“由里及表”的自主开发之路,掌握了涵盖膜电极、电堆和燃料电池系统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今年5月24日,由东方汽轮机自主研制的300千瓦等级有机朗肯循环试验电站顺利实现满负荷,标志着东方汽轮机已具备有机朗肯循环(以下简称“ORC”)发电厂自主研发和建设能力。

据了解,东方汽轮机ORC发电模块主设备采用全封闭、磁悬浮、一体化透平发电机,两级悬臂式12000RPM径流透平,避免工质污染的同时真正实现零泄漏,在地热发电和能源综合利用方面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东方电气持续推出绿色高效、节能环保的汽轮机产品。”范小平提到,东方电气研制的国内首台5万千瓦级大功率光热发电汽轮机并于2018年7月投运;国内首台2.5万千瓦级再热垃圾发电汽轮机于2018年6月在江阴电厂投运,相较传统机型效率提升超20%,并在此基础上形成0.6万千瓦至7万千瓦垃圾发电汽轮机全覆盖。

大国重器挺起中国装备制造的脊梁。从灾难到重生,从重生到跨越,如今的东方电气,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以勇攀科技高峰的坚毅品质,向着“世界的东方 一流的电气”美好的愿景逐浪前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河南:到2025年氢能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河南:到2025年氢能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河南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和《郑汴洛濮氢走廊规划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氢能产业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领域取得突破,产业链基本完备,产业链相关企业达到100家以上,氢能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
上海临港自贸区推广燃料电池重卡和通勤客车

上海临港自贸区推广燃料电池重卡和通勤客车

近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政策》)。根据《政策》,上海将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快打造氢能产业发展高地,加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项目政策对重卡、通勤客车的支持力度,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快推广应用燃料电池重卡、通勤客车等。
中国石化发布实施氢能中长期发展战略——加快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

中国石化发布实施氢能中长期发展战略——加快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

9月2日,据中国石化新闻办消息,中国石化发布实施氢能中长期发展战略,加快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远期力争成为世界领先氢能公司的发展目标。公司将按照“加氢引领、绿氢示范、双轮驱动、助力减碳”的思路,聚焦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两大领域,大力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引领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上海:探索建设氢交易平台 规划建设氢能港口

上海:探索建设氢交易平台 规划建设氢能港口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出要探索建设氢交易平台,规划建设领先的氢能港口。
中国能源研究会氢能专委会落户大湾区

中国能源研究会氢能专委会落户大湾区

8月31日,中国能源研究会氢能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氢能专委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以视频方式在北京、澳门、深圳、横琴等地同时召开,标志着氢能专委会正式成立运作。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