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上午,第九次全国煤炭工业科技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刘峰在会上表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煤炭仍是我国能源安全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因此要高度重视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发挥好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
他表示,面对碳达峰要求,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将“碳减排”和“增汇”路径,有机融入到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主动担当、及早谋划、积极作为,研究揭示矿区生态系统碳汇格局和增汇潜力,阐明深地或关闭矿井的碳封存机制、原理、能力、风险与模式,剖析碳中和下煤炭与其他能源耦合发展、煤炭产业与区域发展协同、矿区环境协同治理等管理与政策问题,提出服务国家碳中和战略的行业解决方案。”
“碳达峰碳中和并不是简单的‘去煤化’”,刘峰表示,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CO2排放约为100亿吨,其中煤炭消费CO2排放占75%左右。煤炭是我国能源绿色低碳化转型的重要桥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仍为我国能源转型提供了立足点,将在向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转变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他谈到,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煤炭行业在发挥好兜底保障作用的同时,必须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安全智能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利用。
刘峰表示,应充分认识到碳达峰对行业转型升级的倒逼和促进作用,加强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建立统一的系统平台,开展能源安全保障定位、行业生态文明建设、新型标准体系、新型储备能力建设、煤炭原料化材料化、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新能源协同、全产业链智能化、碳排放核算与交易、煤矿退出保障等十大重点领域研究,攻关煤基功能材料、煤基化工原材料、煤制乙醇、煤制特种燃料、利废建筑材料、全产业链节能、氢能制备、煤炭与新能源耦合、CCUS产业化、现代煤化工碳中和技术等关键技术,完善煤基新材料技术体系,加快推进煤炭由单一燃料向燃料和原料并重转变。
他还介绍,截至2020年底,煤炭行业累计退出煤矿5500处左右、退出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年以上,安置职工100万人左右,超额完成《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提出的化解过剩产能奋斗目标。
他表示,面对碳达峰要求,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将“碳减排”和“增汇”路径,有机融入到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主动担当、及早谋划、积极作为,研究揭示矿区生态系统碳汇格局和增汇潜力,阐明深地或关闭矿井的碳封存机制、原理、能力、风险与模式,剖析碳中和下煤炭与其他能源耦合发展、煤炭产业与区域发展协同、矿区环境协同治理等管理与政策问题,提出服务国家碳中和战略的行业解决方案。”
“碳达峰碳中和并不是简单的‘去煤化’”,刘峰表示,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CO2排放约为100亿吨,其中煤炭消费CO2排放占75%左右。煤炭是我国能源绿色低碳化转型的重要桥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仍为我国能源转型提供了立足点,将在向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转变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他谈到,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煤炭行业在发挥好兜底保障作用的同时,必须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安全智能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利用。
刘峰表示,应充分认识到碳达峰对行业转型升级的倒逼和促进作用,加强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建立统一的系统平台,开展能源安全保障定位、行业生态文明建设、新型标准体系、新型储备能力建设、煤炭原料化材料化、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新能源协同、全产业链智能化、碳排放核算与交易、煤矿退出保障等十大重点领域研究,攻关煤基功能材料、煤基化工原材料、煤制乙醇、煤制特种燃料、利废建筑材料、全产业链节能、氢能制备、煤炭与新能源耦合、CCUS产业化、现代煤化工碳中和技术等关键技术,完善煤基新材料技术体系,加快推进煤炭由单一燃料向燃料和原料并重转变。
他还介绍,截至2020年底,煤炭行业累计退出煤矿5500处左右、退出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年以上,安置职工100万人左右,超额完成《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提出的化解过剩产能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