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次紧凑环注入磁约束等离子体实验成功

2021-06-24 15:35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  

记者22日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了解到,该中心多途径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中心自主设计建造完成国内首台紧凑环注入装备,并成功利用该装备对磁约束等离子体装置进行燃料注入,显著提升了等离子体密度。这是首次在国内磁约束聚变装置利用紧凑环概念实现芯部加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此关键技术的国家。

在未来聚变反应堆条件下,为提高聚变燃烧率,必须将燃料粒子直接注入反应堆芯部强磁场约束的高温等离子体中。现有的传统加料方式,如弹丸和超声分子束等,其受限于弹丸材质及低速等因素,难以直接注入到芯部,新型聚变反应堆加料方式的探索势在必行。

据紧凑环实验负责人兰涛副教授介绍,紧凑环注入技术具有寿命长、密度大和速度高的突出优点,可为极强磁场大型托卡马克(如ITER)芯部加料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另外还可以通过精确控制注入量和注入深度,实现调节等离子体密度与压力剖面、优化等离子体电流分布及改善约束的目标。

在本轮实验中,紧凑环注入系统(KTX-CTI)被安装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KTX)上,紧凑环等离子体以正入射方式注入。在KTX反场箍缩等离子体放电过程中,紧凑环高速注入后多道太赫兹干涉仪观测到等离子体密度剖面显著抬升,表明注入紧凑环等离子体已经穿透强磁场实现与主等离子体的融合达到加料效果。实验目前已经实现了最高注入速度285千米/秒、等离子体最大密度1.2×1022/立方米、最大粒子数达7.1×1019,指标跻身国际前列。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未来的核太空任务可能需要“热机器人”

未来的核太空任务可能需要“热机器人”

深空探索的未来可能取决于一些工程师所说的 "热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被设计用于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并且有一天可能被要求执行对人类工作人员或甚至其他机器人来说太危险的任务。
西物院和东方电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西物院和东方电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6月28日,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西物院”)党委书记张必祥、院长刘叶一行赴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气”)交流访问。双方共同回顾了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建设及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关键部件研制等合作项目情况,共同探讨了下一步合作领域和方向。西物院副院长刘仲华与东方电气核能事业部总经理曾先茂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进展稳定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进展稳定

在2022年6月15日至16日举行的第三十次会议上,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理事会召开了会议,评估国际热核试验堆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得出以下结论:该项目保持了稳定的进展,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组织(ITER Organisation)和法国国内机构(DA)为设备交付、现场安装和设备组装做了很多工作。
英国政府即将立法明确聚变能监管方式

英国政府即将立法明确聚变能监管方式

近日,英国政府针对聚变监管绿皮书的公众征求意见做出回复。此次征求意见于2021年10月启动,征求对象包括公众、工业界、学术界及行业利益相关者。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团队——准备着,点亮“人造太阳”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团队——准备着,点亮“人造太阳”

4层楼高、直径8米、重400吨——这就是被称为“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坐落在安徽合肥“科学岛”上。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