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石化行业是主要碳排放行业之一,按照计划,石化行业在“十四五”期间也将纳入全国碳排放市场交易。在此背景下,石化行业转型迫在眉睫,行业分化难以避免。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行业整体来看,如果石化行业被纳入碳交易主体范围,排放配额的刚性约束和碳交易的市场机制必然会促使行业更快走向碳达峰、碳中和,行业中的企业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通过减排技术的开发应用以及产品结构的升级来中和碳交易带来的成本上升。
“两桶油”旗下多家企业参与
《证券日报》记者从中石化新闻办获悉,其下属17家企业自备电厂纳入全国碳市场,其中胜利油田、茂名石化、上海石化和中天合创四家企业参与了首日碳交易。
此外,中石油旗下独山子石化、乌鲁木齐石化、锦州石化、中油电能参加了首日交易活动。国际事业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碳业务专业服务机构代表,在此次交易中提供了专业碳交易履约服务,保障了首日交易的顺利实施。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我国在8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覆盖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过程中,石化行业一直是参与主力。
以广东省碳交易试点为例,广州石化、茂名石化、中海惠州炼化、建滔石化、湛江东兴石化、珠海宝塔石化等骨干炼化和化工企业几乎全部参与试点,积累了一定的碳交易经验。此外,以三大石油公司为代表的企业也成立了碳资产管理机构和团队,在碳交易、碳资产管理、碳减排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据了解,中石化下属共有21家企业参与国家碳交易试点工作,累计碳交易额超4亿元,交易量超1700万吨,试点企业均足额完成碳配额履约任务,为进入全国碳市场积累经验。
中石化、中石油有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为做好首日交易,集团从去年开始积极筹备,总体设计、统筹谋划,积极主动配合生态环境部的各项工作要求,高质量完成此次碳交易任务,为全国碳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倒逼石化行业转型
尽管全国碳市场首次交易仅纳入电力行业,根据全国碳市场总体设计,除电力行业外,“十四五”期间,将逐步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和民航等其他数个高耗能行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石化和化工行业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6.85亿吨标准煤。经测算,石化和化工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4%左右,是我国主要排放行业之一。
工信部方面还表示,将加快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有色金属、建材、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实际上,从欧盟早在2005年即启动碳市场经验来看,碳交易使得石化行业企业减排效果显著。
“全国碳市场配额首先实行免费分配,而企业配额缺口则需要通过购买配额实现履约,使得企业致力于提质增效,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促使企业竭力推动减排并不断降低减排成本。预计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将首先布局,以获取生存、发展空间,将促进产业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宇资讯分析师柳东远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碳交易市场启动后,将有利于石化行业节能减排布局加速,由被动变为主动,不断提升企业减排意识,有利于行业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并将推动行业整体产业升级、优胜劣汰步伐进一步提速。
胡麒牧也表示,由于行业中不同企业的减排能力有很大差距,减排能力弱的企业排放缺口会持续增加,购买排放额度会进一步加重企业成本负担,而减排能力强的企业不但不会有缺口,还可以通过交易富余额度获得收益,因此行业分化会加剧。行业龙头企业竞争力会进一步增强,最终结果是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