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双碳”目标要求我们重新关注浪费问题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已经向世界宣布,对外它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对内它将引领我国实现低碳转型,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要实现“双碳”目标,就要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特别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粗略地看,提倡节约和反对浪费似乎是一回事,其实不然。节约往往使人指向消费领域,而浪费可以追溯到生产领域,甚至可以追究到管理、决策。实现“双碳”目标,不仅要大力提倡节约,更要坚决反对浪费。
谈到碳达峰,最基本想到的是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并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看起来,对能源结构进行根本性调整,使用低碳甚至零碳的新能源,是顺理成章的。然而,进行能源结构调整面临严峻的客观性约束,实现根本性调整的主观愿望尚需时日。不过,检讨一下化石能源的利用效能,在杜绝和反对能源资源浪费上做文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面。另外,除了源头,工业、建筑、交通领域的任务重点是减污降碳。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然而现实中工业、建筑、交通领域的浪费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工业领域由于涉及企业利益,过去在精益生产中大力提倡“零浪费”,然而,建筑领域和交通领域问题就比较复杂,它涉及到公共利益。比如在城市,我们常见的现象有建筑大楼灯火通明,交通车辆空跑运行,其中的浪费现象可见一斑。除了技术改进外,这就不得不要求我们去思考制度的影响和政策的干预。也就是说,不仅各行各业要明确自己的碳达峰目标,而且要进行相关制度设计、采取政策措施,以促使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未来变化符合我们希望的目标。最后,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反对奢侈浪费,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这实际上已经明确指出了生活中低碳和浪费之间的关系。然而,口号很响亮,行动很脆弱,现实中的许多明显浪费现象已经变得习以为常了。比如,日常生活中快递外卖造成的垃圾、购物中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袋等,这些行为的环境代价就是消耗大量能源、增排温室气体。
谈到碳中和,不得不提到提升生态碳汇能力,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减少浪费并加强回收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比如城市中各种可以回收利用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以及其他废弃物资所形成的“矿山”就可循环利用。如果利用好“城市矿山”,将极大促进资源再利用,减少资源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关于推进“浪费管理学”研究的思考
目前关于浪费的研究很多只是停留在表象层面的描述, 而缺乏对浪费本质和规律的研究, 更缺乏对制约浪费体制机制的研究。其实, 浪费是一个社会问题, 对于要求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地区、部门、单位、以至家庭和个人, 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浪费作为一种宏观的社会现象, 必然受到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公共关系、社会心理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所以, 应当把浪费现象作为一个“社会管理”课题展开深入研究。
1. 浪费的概念、性质、类型及危害性
首先,界定浪费的概念。可以从一般性视角、经济学视角、管理学视角、社会学视角去解读; 其次,应该对浪费的性质进行判定,这其中包含浪费的度量和评价; 再次,在分析浪费的特征——相对性和层次性基础上, 划定浪费的类型; 最后,明确浪费的危害性, 剖析浪费与党风、政风、民风的关系。
2. 浪费的原因、形成机理以及制约浪费的理论框架和应用模型
浪费是多原因造成的, 所以必须系统地分析其原因。一般来看,浪费的原因有经济原因、政治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等。各种原因是如何产生、发展并形成浪费行为的,这就需要我们揭示浪费的形成机理。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进行多途径分析,并分不同层面展开探讨,从而形成理论分析框架和应用研究模型:理论分析框架即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管理创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途径, 揭示它们对制约浪费的影响和作用。应用研究模型即分别对政府浪费治理、企事业浪费管理、个人消费浪费行为三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探讨其中的制约浪费机制。
关于完善杜绝和反对浪费的体制机制建议
1. 杜绝浪费的制度体系
浪费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制度缺失”。从制度的层面上考虑, 首先应从整体上构建杜绝浪费的制度体系。具体地说,制度体系的构建即在已有制度的梳理前提下,展开国内外相关制度的比较,从而建立全新的制度体系。其次,应针对国家、企事业、个人三个不同层面进行杜绝浪费的制度安排。具体地说,包括政府部门浪费的制度安排、企事业单位浪费的制度安排、个人消费浪费的制度安排。从政府部门、企事业、公民个人不同层面给出关于浪费的制度安排, 便于政府部门制订各种治理浪费的对策、措施和方案, 有利于企事业单位加强对浪费的管理, 并使每一个实际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地避免浪费。
2. 杜绝浪费的管控系统
针对浪费问题, 光有制度约束还不够, 明确的目标、有效的监督和完善的举措不可或缺, 所以还要关注浪费的管理控制系统。解决浪费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控制”, 为此, 可以借助管理控制的理论方法,开展浪费的管理控制系统研究。应把杜绝浪费的管控系统设计作为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展开研究。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开展杜绝浪费的管理控制系统详细设计:(1)浪费的评价体系——确定标准; (2)浪费的监督体系——衡量成效; (3)浪费的协同治理——纠正偏差。
3. 反对浪费的文化教育
最后指出,文化教育也是反对浪费的重要途径。可以从建设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的高度, 开展杜绝浪费的文化建设, 并全方位地开展反对浪费的教育,从而提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需的全社会文明文化和全民先进素质。
总结
浪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 因此, 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全面性的研究。 应当把浪费现象作为一个“社会管理”课题展开深入研究, 分析其原因, 探索其规律, 不断完善制约浪费的体制机制, 从而使其作为引领良好风气的有力武器和实践指南。浪费问题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毒瘤”,相应地,浪费管理学是中国学术界需要重视的重大课题。希望更多的学者进行更深入更具体的研究,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符合中国国情的浪费管理学。
(作者系河海大学系统工程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区域和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智库首席专家,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