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的研究情况
近年来,关于产学研联盟的讨论比较多。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学研联盟的形成、合作模式、运行机制、制度设计、绩效评估以及联盟的风险和知识转移、技术转移等方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学研合作的一种,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仅是一种技术联盟,而且是一种基于满足企业长期技术创新需要的战略联盟。2008年12月,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认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战略合作组织。目前关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研究可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归纳目前国内有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联盟的内涵和特点。
(2)关于联盟的构建目的。高广文(2008)将其分为三种:技术攻关合作联盟,目的是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问题;整合产业链合作联盟,目的是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技术标准合作联盟,目的是制定产业技术标准。
(3)关于联盟建设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总体相对较少。有的也多是宏观的讨论,而针对具体联盟是如何建设的研究很少。
(4)关于联盟的合作模式。蒋芬(2009)将其分为企业主导型、行业协会主导型、科研院所主导型和政府推动型四种模式。
(5)关于联盟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先行研究中大多集中在利益分配机制方面,其实,现阶段联盟研究与实践亟待补充和完善其他一些运行和管理机制。
(6)关于联盟的借鉴研究。主要是把国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动向和成功经验介绍到国内。
(7)关于联盟的稳定性和绩效评价。
(8)关于联盟的法理问题。
总的来看,联盟的宏观研究不少,深入的案例分析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流于一般,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地看,很多学者对联盟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分类讨论。但是,对如何选择合理的模式来整合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的各项资源却鲜有深度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尤其是没有深入分析联盟内部的治理问题,即对联盟运行中存在的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冲突协调机制和稳定性等重要问题研究还很少。
一个 “碳达峰、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研究框架
基于以上分析,在新时代,首先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对推动分离的参与个体如何逐步走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需要我们加强联盟的组建研究;另外,组织形式松散,缺乏持续保障,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这也需要我们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为了求真务实,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的总体框架可按“现状调查——系统规划——深度分析——提出建议”展开。即在基本情况调研和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建设路径等方面,给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整体思路,重点对其运行与管理机制(尤其是激励机制和共享机制)进行探讨,从而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实地调研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科技部也有启动碳达峰、碳中和重点工作行动计划,并将实现重点研发计划。因此,要准确把握低碳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相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行访问和调研,了解联盟章程制定、联盟组织机构设立、联盟经费筹集等情况,着重分析联盟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进一步认识与解读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为我国相关的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新方向、新着力点、新机会。可基于组织学视角重新认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具体地说,从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三个角度认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进一步,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行系统分析,主要运用动力学知识对其进行研究,即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看成是自组织演化的动力系统,揭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驱动因素和驱动机理,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和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3)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的目标、原则、路径确定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必须围绕特定的目标、优势和内容去建设。总目标已经明确,接下来就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难点问题开展工作,并不断探索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机会。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应以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最终努力方向,即要积极围绕产业链构建技术创新链,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难题、“卡脖子”难题,所以应遵循开放共享互利、风险共担等原则。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路径:一要广泛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二要通过联盟载体,组织企业与科研院所对接进行技术攻关,解决战略前沿技术问题;三要将产业同企业联合,吸引更多企业加入产业领域,引导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将形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的整体性思路。
(4)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作与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织结构与组织领导者。目前这些虽然已具备,但是如何真正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值得探讨。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遵循类似机械运动的发展规律。可将其机制分为5类:导向机制(方向引导)、动力机制(促进发展)、传导机制(维持联动)、协调机制(关系协同)和保障机制(考核纠偏)。从运行和管理的视角看,以往更强调其中的协同机制,在这里,我们更强调其中的激励机制(创新价值机制)和共享机制(最主要的是知识共享机制)与管理平台(基于协同软件的管理平台)等。
具体地说,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研究:
激励机制(涉及交易成本、风险分摊、利益分配等问题)。
共享机制(包括知识共享机制、其他资源共享机制、信任机制等)。
管理平台(包括管理平台的目标、构建、运作与管理等)。
(5)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需要结合研究对象实际,对其的今后发展给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涉及以下几点:
强调要规范联盟管理,明确各联盟成员单位之间项目合作的权利关系;
对创新平台载体建设、资金筹措与管理、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其他措施(包括吸引各种外部支持性机构共同参与等)。
总结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三大载体之一,已列入《“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各相关联盟需根据产业特点,在产业低碳转型、转变生产方式过程中充分发挥联盟的科技创新和引领作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要发挥技术创新、产业支撑带动作用,积极研究制定促进各产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技术路线和技术体系。相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要加强组织建设和机制创新,切实发挥联盟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的作用。
(作者系河海大学系统工程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区域和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智库首席专家,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