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持续打造绿色低碳转型新动能

2021-08-30 09:57  来源: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浏览:  

“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油从探索建立低碳发展管理体系到研究编制“双碳”实施方案,从率先实施低碳源头管控到推行全过程低碳管控,从单一传统油气到绿色低碳能源体系转变,数据显示,其实现节能量132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减排量317万吨。

引领建立绿色低碳制度体系 彰显负责任央企形象

中国海油积极从“油气”供应商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2019年发布《绿色发展行动计划》,致力于提高清洁低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采取更为积极的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措施。2020年,首个海上风力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首次引进“碳中和”LNG(液化天然气)资源,开创我国天然气行业“碳中和”实践的先河。2021年,大力推动岸电入海工程,“秦皇岛32-6”“曹妃甸11-1”等渤海岸电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万吨以上。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中国海油节能低碳工作成效得到认可,获评“节能减排突出贡献企业”,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40余项。成绩的取得,根源在于拥有完善的、先进的绿色低碳制度体系。

探索建立低碳管理制度体系。从2017年起,中国海油就在充分掌握企业碳排放现状基础上,制订碳排放统计、碳排放影响评价、碳资产考核等管理要求,在国内企业中率先建成较为完善的低碳管理制度体系,为开展碳排放管控奠定了基础。中国海油设立了低碳管理机构和岗位,培育了节能减排监测中心、新能源研究院、碳中和研究所等专业技术力量,形成了上下联动、多维互促的绿色低碳组织保障体系。

推进制订碳排放标准化体系。以实现低碳工作科学管理为目标,中国海油制订出台了《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术语》《石油天然气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等11个低碳企业标准,形成了涵盖油气(含煤层气)开采、炼油与化工、电厂等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评估、核算、监测的标准化体系。与此同时,中国海油还积极参与10项国家级行业标准的制订工作,为国家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贡献海油智慧。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指标体系。为适应低碳转型发展要求,中国海油创建了低碳管理水平、低碳实践成效2个维度,天然气生产、新能源领域布局等7个关键指标,天然气总量、碳排放总量等21个分项指标的多层次低碳发展评估体系,以指标促发展,在与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接轨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合作能力和参与竞争的优势。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打造绿色低碳转型新动能

中国海油在“稳油”的基础上,把加快天然气发展作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和主攻方向,持续打造绿色低碳转型新动能。

“十三五”时期,中国海油天然气产量较“十二五”增长了13%,从国际市场引进LNG1.2亿吨。仅2020年,向社会供应天然气599亿立方米、进口LNG2975万吨。五年来,中国海油已发展成为我国第二大天然气供应商,并形成了以勘探开发海上天然气资源和从国际市场进口LNG资源“两条腿走路”的清洁能源稳定供应模式。

一项项天然气工程情系民生。2020年,“渤中19-6”凝析气田试验区项目安全投产,极大缓解华北地区用气短缺问题,为京津冀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重要支撑;2020年,我国海上最大高温高压气田“东方13-2”投产,年产气超过30亿立方米;2021年,“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顺利投产,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每年稳定供气30亿立方米。

陆上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多点突破。2020年煤层气日产量突破千万立方米,中国海油跃居全国煤层气企业第一,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气田日产量突破550万立方米,晋西临兴气田致密气一体化项目五期探索获10个高产井台,陕东神府气田一体化项目致密气气田高产率超过80%,形成了晋南、晋中、晋西陕东三个主要储量区,并在沁水盆地南部建成我国首个年产超过1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田,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探明大型天然气田。另外,中国海油正积极申请新的煤层气区块和页岩气区块,未来将源源不断地提供清洁能源。

扩展业务增供清洁能源。中国海油致力发展以天然气和LNG分布式利用为主的冷热电联供业务,2020年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首个项目投入运行;积极推动海上风电项目建设,2020年中国海油首个集中式海上风电项目江苏竹根沙项目并网发电,年上网电量约8.6亿千瓦时,与同等发电量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相比,可节约标煤27.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7.1万吨,清洁能源的市场供应比重不断提高。

加强现有产业低碳治理 为共建美丽中国作贡献

中国海油以严之又严的措施,从源头管控、过程管控和末端治理三方面对现有能源进行全过程低碳管控,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助力高质量发展。

实施源头管控。自2017年起,中国海油在国内率先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估,并将其作为项目投资建设的前置条件。碳排放不合规,项目绝不开工。截至2021年5月,中国海油对涉及油气开发、石油化工、发电等多个领域的60余个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碳排放评价,从项目设计源头推动节能减碳措施落地,构建绿色低碳生产体系。

强化过程减排。以全产业碳排放最低为目的,中国海油打通上中下游企业界限,实施绿色产业生态链工程。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基地加强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利用,将含二氧化碳的天然气作为甲醇、氮肥原料;海南东方化工开展系统能量优化,统筹园区内的各厂公用工程,实现片区内油气生产、炼油化工、化肥等各板块企业的能源供给和消耗的优化联动;气电集团实施LNG接收站冷能资源开发,在广东、福建等地发展冷能发电、冷能空分产业,其中,海南片区蒸汽资源区域优化项目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5万吨。

推动末端治理和利用。对于上游油气开采业务,渤海南部、南海东部和南海西部等区域的油气田正在逐步实现火炬零燃烧,大幅降低甲烷外排量。对于下游炼油化工业务,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舟山石化利用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减少甲烷泄漏排放80%以上。2020年,在惠州石化等基地实施二氧化碳回收利用13万吨,恩平15-1油田正在实施国内首个海上二氧化碳规模化封存项目。中国海油也在积极探索二氧化碳化学转化利用,联合国内科研院所和工程公司率先完成每年5000吨的全球最大规模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业试验。

  中海油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保油、保气、保煤、保电……能源“国家队”在行动

保油、保气、保煤、保电……能源“国家队”在行动

面对今冬明春保供以及多地疫情反弹的复杂形势,各能源央企肩负能源保供“主力军”使命,纷纷采取行动,“火力全开”,不断发挥“顶梁柱”“顶得住”作用,努力交出让人民满意的“温暖答卷”。
国家管网“三桶油”备战天然气保供 供应量将创历史新高

国家管网“三桶油”备战天然气保供 供应量将创历史新高

2021年,国际天然气价格飙涨,国内天然气消费需求大幅增长,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北方地区陆续进入供暖季,多家能源央企提早部署,气田增产、气库超额注气、增加液化天然气进口,发挥“全国一张网”优势,备战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
共享市场共促发展 能源央企进博会“购物车”再扩容

共享市场共促发展 能源央企进博会“购物车”再扩容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举办期间,作为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央企的“购物车”再次扩容,国家能源集团、中国海油、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核集团等多家能源央企率先拉开了“买买买”序幕
2021年10月9日24时起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上调

2021年10月9日24时起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上调

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1年10月9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345元和330元。调整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见附表。相关价格联动及补贴政策按现行规定执行。
能源“国家队”全力以赴保电保煤保暖

能源“国家队”全力以赴保电保煤保暖

10月2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神东上湾煤矿8.8米超大采高智能采煤设备正加紧作业;在贵州兴义,电网员工正争分夺秒开展大型带电作业;在哈尔滨,中国华电哈尔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员工正在进行老旧管网改造,为供热采暖做准备;在广东惠州,供电员工在产业园区为企业量身定制节电方案……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