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是我国为推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发展自主采取的又一重要举措,为一带一路绿色电力合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绿色是高质量
共建“一带一路”的本质要求
在全球加快低碳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做好自身绿色发展的同时,也在国际舞台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用一系列实际举措推动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
从2017年、2019年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要坚持“绿色”的理念,到2021年博鳌亚洲论坛明确提出要加强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多边合作平台,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我国明确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总基调。
共建“一带一路”提出八年来,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且不断深化发展,已成为我国深入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也成为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将为推动“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绿色包容性复苏持续贡献力量。
绿色是全球能源
低碳转型的必然趋势
能源电力行业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目前全球42%的碳排放来自电力和热能生产。为了应对气候危机,世界各国正携手共进,以空前的力度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深度革新,“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也因此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首先,碳中和进程已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和一致行动。包括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在内的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均表示有意愿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并提出碳中和目标国家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70%以上。另外,已有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预计至205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将超过180亿千瓦,约占全球电力总装机的75%。
其次,新能源在电力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根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主要新能源技术平准化度电成本将持续下降,太阳能光伏发电、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的平均成本将低于或接近0.05美元/度,光热项目平均成本将低于0.1美元/度。与此同时,大多数国家为了鼓励新能源发展,纷纷通过固定上网电价、电量电价补贴、绿证限额、贷款担保、税收优惠、招标补贴等方式对新能源给予补贴。此外,部分国家推动碳税和碳市场建设,为新能源发展进一步创造了有利条件。各国的规划发展目标、鼓励支持政策、日趋下降的电价等因素,使新能源在电力市场竞争中更具竞争优势。
最后,能源新技术和新业态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新能源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能源产业发展已逐渐从“资源主导”“资本主导”向“技术主导”转型。新型储能、氢能、综合智慧能源等能源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规模化应用,有效提升了终端用能和新能源发电的匹配程度。同时,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新技术打造的智慧城镇、智慧交通、分布式+、光伏+等新业态,极大地丰富了新能源的应用场景,为开展更多样、更灵活的绿色电力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色发展为一带一路
电力合作带来新机遇
绿色发展将加强碳中和目标下共建低碳电力系统的多双边务实合作。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可围绕构建低碳电力系统,在技术交流、能力建设、技术创新、标准对接、产能合作、工程示范等领域全方位加强务实合作,力争推动一批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的绿色电力合作项目落地,为推动各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奠定基础。
绿色发展将协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能源绿色发展能力。在后疫情时代,很多发展中国家已将绿色能源发展作为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但部分国家在新能源规模化发展、氢能储能等创新技术应用、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建设等方面缺少经验。可以此为契机,加强与有关国家政府部门对接,协助其制定新能源发展路线图,联合开展新能源勘探开发规划研究,谋划新能源发展方案,同时积极开展技术合作、联合研究、人员培训等工作,助力相关国家新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绿色发展将加快共同探索“新能源+”新业务模式的脚步。随着“一带一路”国家产业逐步升级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伴随自身电气化交通、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可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同探索新能源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的新业务模式,包括共同探索建设新能源产业园、面向城市的低碳智慧能源系统、面向农村的分布式能源系统、面向交通的V2G等。
最后,要全面做好现有境外煤电的清洁运营和舆论引导工作。对已有煤电项目,要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和投入,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对老旧机组开展高排放标准改造,同时可考虑配套建设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提升煤电项目的整体清洁运营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正面舆论宣传,加强沟通,打消当地民众的顾虑和疑问,充分树立中国品牌的良好形象和口碑。
(作者系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