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上油田实现台风无人化生产

2021-10-15 13:54  浏览: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14日发布消息称,位于中国南海东部海域的恩平油田群于近日成功测试远程自动控制系统,在台风“圆规”袭击时,实现无人条件下油田正常生产,挽回原油产量损失超过10万桶,创造经济效益5300多万元。

据悉,恩平油田群距离深圳200多公里,由3座海上生产平台、1条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及3条原油混输管道组成,自2017年起原油产量连续4年位居南海东部海域首位。以“台风生产模式”避免全油田停产,标志着中国海上油田首次实现台风期间无人化生产,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不间断的油气资源。

图为无人生产状态的“海洋石油118”FPSO。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供图

恩平油田作业区副总经理万年辉介绍,中国南海东部海域夏秋季节台风频发,当台风对油田造成影响时,组织一次人员撤离和复原,油田至少要停产3天。远程自动控制系统建成后,恩平油田群具备了台风期间维持无人化生产的条件,从海上撤离的人员在陆地操控中心实现对海上生产设施的实时监测与操控,保持油田正常生产。

此前,中国白云、东方等海上气田已实现了台风模式生产。与气田的自动化生产不同,海上油田的远程自动操控难度更大,面临防范溢油、管线凝堵、FPSO机舱进水等风险,同时还要保障FPSO在可承受的摇摆度范围内生产,需突破工艺、电仪、通讯等专业的设计理念。

据介绍,恩平油田远程自动控制系统可行性研究于2019年8月启动;2020年7月开展海上施工;2020年底完成接入改造及海陆联调联试工作;并在今年4月进行了测试验证。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兼安全总监邓常红说:“恩平油田作为中国海上的产油大户,以‘台风生产模式’避免全油田停产,既提高了海上油气田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又为新油气田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参照标准。未来,自动控制操作生产可升级为常态化生产模式,为海上平台的无人化、少人化探出新路,降低油田开发建设成本。”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丹麦能源巨头沃旭出售900MW海上风场50%股权

丹麦能源巨头沃旭出售900MW海上风场50%股权

综合媒体报道,近日,丹麦能源巨头沃旭将其持有的德国900MW Borkum Riffgrund 3 海上风场(项目公司)50%股权出售给基金公司Glennmont Partners。本次交易还包括承担EPC总包款一半的融资,交易总价达90亿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90亿元)。
土耳其石油公司授予斯伦贝谢萨卡里亚海上气田一期合同

土耳其石油公司授予斯伦贝谢萨卡里亚海上气田一期合同

斯伦贝谢(Schlumberger)今天宣布获得土耳其石油公司(TP)的重大合同,为土耳其储量居首的天然气田萨卡里亚(Sakarya)气田提供端对端生产解决方案的工程、采购、施工和安装(EPCI)服务。该合同授予由斯伦贝谢和Subsea 7组成的联合体。
我国海上油田群进入岸电开发绿色新时代

我国海上油田群进入岸电开发绿色新时代

9月23日,渤海海域秦皇岛-曹妃甸油田群岸电应用示范项目成功投产,这是我国首个海上油田群岸电应用项目,也是世界海上油田交流输电电压最高、规模最大的岸电项目,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向绿色开发、高效开发、智能开发又迈出了历史性变革的一步,将为推动国内油气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飓风来袭 有“世界油库”之称的海湾地区石油减产90%

飓风来袭 有“世界油库”之称的海湾地区石油减产90%

日前,飓风“艾达”已经升级为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的四级飓风,预计风速可达每小时140英里(约225公里),风力将超过16年前登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三级飓风“卡特里娜”。据外媒报道,美国最高环境监督机构在周六启动了飓风应对小组,在海湾国家准备应对飓风“艾达”之际,监测所有海上石油和天然气作业。
三艘航母那么大! 千亿方“深海一号”大气田能源站启航!

三艘航母那么大! 千亿方“深海一号”大气田能源站启航!

10时30分许,随着水下机器人顺利开启1500米深水下油气阀门,油气通过水下管汇进入生产处理系统,海面火炬点燃,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宣布,我国自营勘探开发的首个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正式投产。这是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和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实现从300米深水向1500米超深水的历史性跨越。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