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高级顾问):在李政院长讲完之后我讲,压力很大,他基本上该讲的东西都讲过了,我从微观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我过去都是在讲大宏观的事情,今天讲一下微观的。作为一个企业,特别是国家电投、中国电力这样的能源企业,在碳达峰、碳中和问题上应该注意哪些,才能够行稳致远。
第一,一定要区分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个不同的概念。短期内很难要求一个企业碳达峰,因为需求在发生不断地变化。我们很多企业提出了碳达峰的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一直到9月份,经济发展的情况对能源需求的要求,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企业是没有办法达峰的,比如煤炭的减负增加,超出了我们很多人的想象考虑。
原来我们没有认为经济形势会发展这么过,所采取的政府拉动经济上了一批非常重要的投资项目,但市场也来了,市场和政府同时拉动,使得我们的能源需求大幅增加。
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对碳达峰了问题就不得不去重新考虑。所以,对一个企业来说,首先是按照市场的需要,来满足我们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客观存在的能源需求,因为在短期内没有办法用清洁低碳的能源来满足要求。
碳不和不是这样的,是40年以后的目标,我们必须为那个做准备。像李政所说的,到2050年达到75,甚至85以上,现在只有15,我们没办法达到那个水平,不能按照碳中和时代的目标来衡量我们碳达峰的要求。
所以,我们一个企业现在所面临的技术问题,保供的问题还是依靠化石能源,轻易不要谈碳达峰时间,这就是中央提出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比如:我们在某些时候、某些地区,需要某些企业站出来,来满足我们虽然是不希望看到的,但它确实发生的能源需要,我们所有的企业必须要有这个担当。中央也好、国资委也好,提出来保供是能源企业的重要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每个企业都要有这种思想准备,我们达峰的时间很难确定。
第二,碳中和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是政治目标),它能不能做到,取决于技术进步。所有的国家提出的目标都是政治目标,都不是一个可行的技术方案。
比如美国,他们2030年实现电力的零碳排放,我们在讨论这些问题时,其实美国的问题和中国的问题一模一样,因为中国是以煤电为主,它是煤电、天然气发电加起来和我们差不多,我们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差不多是34%,就是化石能源占比差不多是66%,它比我们稍微少一点,非化石能源占比大概63%、62%左右(比我们低2、3个百分点)。
但在短短15年里,能不能做到电力系统的净零排放,我们有10多年学习时间,因为我们提的目标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李政和我们的研究大体都希望在2050年左右实现电力系统净零排放,就是美国达到之后,我们还有15年时间。
从技术发展来看,美国2035年不见得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净零排放,也许我们不用到2050年就实现了,这取决于我们的技术进步,特别是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和储能技术的进步。没有足够的技术进步,是没办法实现碳中和的,因为所有碳中和的宝都压在了零碳电力上,没有零碳电力,就不可能实现碳中和,这一点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再者,一定要考虑到化石能源的托底作用。现在我们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不论是核能、水能、还是风能、太阳能,都有不确定性,大家不要认为水电、核电就非常确定。水电有“丰水期、枯水年”,太阳能、风能也有类似的问题。核电虽然不是靠天吃饭,但也有它的不确定性。比如:日本是给我们上过一课,他们在2016年曾经做过一个战略设想,当时他们核电在整个发电占比里已经超过了30%,希望到2030年能够提高到50%,到2050年提高到80%至85%,一劳永逸地解决它的电力问题。但福岛核事故,使它现在核电的占比在整个发电供给中不到5%。从30%降到5%,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灾难性的后果。
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也好、零碳的电力系统也好,面临着天有不测风云的困难,我们对这种困难必须做准备,必须有一批有能够托底的电力系统来维护我们的电力安全。比如我们在做研究,如果实现碳中和的时候,我们中国大概需要15万亿千瓦时的发电量,能不能用20%左右(3万亿千瓦时)电量在极端情况下,维持我们的经济正常运行?大家觉得3万亿和15万亿比起来非常少,其实已经很不少了。2000年时,全国发电量不过2万亿多一点,用3万亿完全可以保持我们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运行。
这个到底是用煤、天然气、还是储氢方式来保障,需要大规模研究这些问题,因此我们企业必须做研究、做准备。我们不要去排斥煤炭,更不能妖魔化它。按2000小时计算,需要3万亿千瓦时火力发电时,至少需要15亿千瓦时的火力发电;如果按1500小时计算,需要18亿千瓦。我们的火力现在有12亿千瓦,还远远不够,所以它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我们现在的火力发电是4000多小时,那2000小时怎么运行?现在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这种情况了,比如甘肃、云南的火电就是低于2000小时了,德国的火电早就低于1500小时了,我们到那时候需要这么一种状态。
再者,要有全局、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我们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时,美国不给我们提供经验,但我们的南方电网可以给我们提供一定经验。比如,第一步做到50%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时,南方电网已经做到了,它现在是53%,要扣除南方电网的话,我们全国是低于30%的,全国到2030年时能做到50%,那时候南方电网可能做到70%。因此,我们可以有这样的借鉴和学习榜样,很多人希望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合并起来,我倒不希望如此,他们给我们探索一下,它现在是50%,10年以后也可以提到65%、70%,当我们做到50%再往前走的时候,它又提高到80%左右了,它所验证的问题和机制都可以解决。
所以,我们的电力企业,特别像国家电投这样的企业,它分布在全国各地,要及时地学习先进的经验,以及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过去国家电网在青海做了100%式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运行和实验,希望继续做下去,并且扩大的更多一点,甚至在青海这样的地方国家电投影响很大,可以做一个碳中和的示范省,这都是有可能的。
因此,我们希望我们的企业想的更远一些,把困难想的更多一些,把技术的研发再努力一把。只有技术的进步,我们才有碳中和的成功。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