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是近年来备受热议的话题,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何种能源方案最为绿色、高效,各方都在不断探索,能源产业发展一再加速度,太阳能、风能、绿色氢能等引发了一轮又一轮投资热潮,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演进。于成都举办的第三届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峰会再度聚拢学界、业界力量,共同探索“双碳”目标下低碳转型发展新趋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形态,塑造未来能源互联网产业低碳发展新格局。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毅表示,发挥峰会产业聚合效应,探寻技术创新路径,共建能源产业新业态,从而“以对能源领域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描擘能源互联网应用新场景。”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 刘毅
以峰会聚合学术与产业之力
产城:与前两届峰会相比,第三届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峰会的特质是什么?
刘毅:有三个特质与前面两年有所差别。第一,今年的主题非常清楚。“双碳目标”提出后能源行业能做哪些事?第一年,峰会更多是在展示有哪些新的想法、新的技术;第二年,峰会召开时“双碳”目标已经提出,随后各个行业都开始思考并做了一些尝试。今年峰会主题聚焦能源互联网到底可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怎样的贡献?
第二,产业力量的聚拢与发挥。经过三年的摸索,峰会对“产业”的聚力作用明显趋强。第一年峰会相对偏学术一些,第二年峰会的学术与产业结合较为紧密,今年的产业聚合效应更加显著,有七成嘉宾来自于产业领域,三成嘉宾来自于研究院所和高校,这样的比例可能更符合我们的定位。现在的大趋势是希望企业在创新层面做得更多、更好,学术圈与企业圈冀望协力发展,介于两者之间的峰会可充分发挥桥梁与平台作用,有更多企业积极参会、各方于创新方面携手前行即是明证。
第三,国际化。从首届起始,峰会就致力于国际化拓展,今年的国际化成果更加凝实。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正式成为中欧能源合作智慧能源专项的牵头单位,本次峰会也是中欧智慧能源技术创新合作的重要内容,不仅有施耐德、壳牌等全球知名企业参会,还有为数众多的国外中小能源企业参会,彼此交流共促发展。欧洲在能源领域,于理念、技术、政策支持、商业配套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学习之处,能有机会与之交流,有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少走弯路。
产城:本届峰会在主题及分论坛的设置上充分顺应了当前的发展趋势并引发进一步的探讨,您的演讲主题是“双碳背景下的能源互联网产业技术趋势”,请您具体谈谈当下所被关注的能源领域重点场景与核心技术。
刘毅:首先是城镇化进程。此前我们多称之为“城市化进程”,现在用“城镇化进程”更为贴切。能源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建设需要紧密配合国家总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里面包括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内容,要想提升数亿城镇人口的生活质量,能源是必须做好的重要保障工作,新型城镇化对能源供应带来了新考验、新挑战,智慧城市建设是行之有效的举措之一;城市能源消耗有建筑与交通两大重点方面需要充分地识变应变,城市轨道交通实现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电力系统一直在根据节能减排的要求和人们的出行需求在做相应的技术演进与调整,而绿色建筑推广多年效果未达预期,原因就在于其建设和运行的标准不一,建设时所能达到的能耗标准在运行时失效、失调,楼宇建筑的用能、节能需要电力系统设计、打造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一点对于大城市而言尤为重要。其次是流域保护,七大流域产出了全国90%的GDP,仅长江流域就占了40%,如何平衡各流域未来的保护与发展,能源领域的施策、施为非常重要。最后是重工业,“十四五”期间将纳入碳市场的八大重点能耗行业除了能源电力,其他都属重工业范畴,该领域的转型升级与能源管控需要认真思考。
再来看峰会聚焦的几项核心技术及主题,非常重要的方向是能源数字化与金融科技的支持,前者旨在提高能源系统的运营效率,后者强调提高以金融支撑绿色转型的效率。如果没有金融的助力,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方向的拓展就将存疑。此外,“双碳”背景下的新型储能发展广被看好,受益顶层设计、政策支持与金融助力,多种方式的储能在能源转型中都将迎来发展机遇,循环利用是其中的关键。
本届峰会的各项主题、议题设置,实际上都渗透着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中心等对能源领域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并以此深度探行着“产学研用”。其中已经举办两届的EXCEL初创企业加速营为找到创新要点的中小企业提供助力,使其能够为能源转型做出贡献。
发挥在地优势探行产业共赢
产城:欧洲在新能源领域的很多方面走在前列,参与峰会的欧洲企业“量”“质”稳步提高,这些企业通过峰会平台达成展示愿景后,与成都、四川本地企业有哪些合作?
刘毅:四川有着很好的能源资源禀赋,水电资源丰富,是全国多晶硅三大产区之一,省内“三州一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攀枝花市)地区太阳能资源富集,但过去几年尤其是“十三五”期间,四川的水电消纳压力较大,因此“风”“光”并没有得到大力发展,“十四五”期间情况将有所改变,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的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中四川即有三处,新能源建设应有很多机遇。而做好本地消纳是“风”“光”发展的重要内容,电力是基本的生产要素,有清洁的、稳定的电力资源,可以作为重要的产业要素吸引大量投资和广域的产业布局。
应该看到,之前地域面积广阔的“三州一市”地区供电保障的投入产出比并不合理,目前的规划正探索新的农网投资建设方式,而这和欧洲的微电网有很多相似之处,欧洲和“三州一市”地区相似,都是人口相对分散、密度较低,适合发展具备清洁性、多元性、稳定性的能源系统。因此我们和欧洲方面有很多可交流、合作之处,作为中欧能源技术创新合作智慧能源专项牵头单位,我们立足四川搭建中国与欧洲之间能源技术创新交流的桥梁,大力推动合作落地四川,落地成都,切实推动绿色低碳能源体系转型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