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合作核燃料组件厂投产

2021-11-12 17:13  来源:中国广核集团  浏览:  

11月10日,由中广核铀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铀业”)和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工业公司(简称“哈原工”)共同出资建设的乌里宾燃料组件有限责任合伙企业(简称“中哈组件厂”),在哈萨克斯坦东哈州投产,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核燃料组件生产阶段。

中哈组件厂由中广核铀业持股49%,哈原工持股51%,项目合资运营期为20年。2016年12月正式开工以来,经过中哈两国建设者通力合作,中哈组件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于2021年9月完成生产线鉴定,11月投入生产。该组件厂目前设计年产200吨铀核燃料组件,可满足8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换料需求。
 
中哈组件厂项目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关注。2014年12月14日和2015年12月14日,在中哈两国总理的见证下,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和哈原工分别签署了扩大和深化核能领域合作框架协议和商业协议,积极推动中哈组件厂项目以及铀矿新项目落地。

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董保同、秘书长邓戈,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利民,中广核铀业董事长、总经理安军靖等在北京视频参加仪式。哈萨克斯坦“萨姆鲁克-卡泽纳”国家福利基金主席萨特卡里耶夫、东哈州州长阿赫梅托夫、哈原工董事长沙利波夫,以及来自中哈法三国的项目参建者代表在现场参加仪式。
 

董保同表示,中哈组件厂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计划的标志性项目,希望双方以项目投运为新的起点,不断加强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推动两国核工业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

萨特卡里耶夫表示,中哈组件厂项目投运不但是参与项目建设的各方长期通力协作的结果,也是哈萨克斯坦核能领域的盛事。

除中哈组件厂外,中广核与哈原工还在铀资源开采、天然铀贸易、核燃料芯块加工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合作,目前在哈萨克斯坦联合开发了伊尔科利、谢米兹拜伊、中门库杜克和扎尔巴克四座铀矿。郭利民表示,未来将与哈原工深入合作,不断追求两国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继续为促进中哈两国在核能领域互利互补、合作共赢开创新的篇章!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核电上市公司去年营收稳步增长

核电上市公司去年营收稳步增长

日前,中国核电发布2021年度业绩报告。综合此前已经发布的中国广核2021年度业绩报告,记者梳理发现,去年中国核电、中国广核均实现盈利,主要机组发电贡献稳定,市场交易电量与份额进一步增长。《全国核电运行情况(2021年1-12月)》显示,截至去年末,中国核电、中国广核装机容量占比分别为42.9%、49.7%,市场份额合计超90%,行业高度集中。两家企业的经营状况极具代表性。
核电上市公司去年营收稳步增长(财报观企)

核电上市公司去年营收稳步增长(财报观企)

日前,中国核电发布2021年度业绩报告。综合此前已经发布的中国广核2021年度业绩报告,记者梳理发现,去年中国核电、中国广核均实现盈利,主要机组发电贡献稳定,市场交易电量与份额进一步增长。《全国核电运行情况(2021年1-12月)》显示,截至去年末,中国核电、中国广核装机容量占比分别为42.9%、49.7%,市场份额合计超90%,行业高度集中。两家企业的经营状况极具代表性。
中国广核未来新建核电站会以华龙一号为主

中国广核未来新建核电站会以华龙一号为主

5月10日,中国广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未来新建核电站会以华龙一号为主,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是在我国三十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日本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以及我国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
中广核被认定为驰名商标

中广核被认定为驰名商标

近日,在中国品牌日来临之际,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核心品牌商标“中广核”,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以司法裁判方式认定为“驰名商标”。这是中广核按照世界一流企业标准要求,积极保护品牌资产、打造卓著品牌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数十年坚持不懈打造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掀开了中广核创建世界一流品牌的新局面。
中广核技举行2021年度业绩发布会

中广核技举行2021年度业绩发布会

5月6日下午,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技”,股票代码:000881.SZ)在深圳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举行2021年度业绩发布会。公司董事长林坚,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胡冬明,总会计师谭剑锋,董事会秘书杨新春出席发布会。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