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市值一天蒸发超千亿!是行业危机还是自身问题?

2021-12-26 20:44  来源:储能头条  浏览:  

12月24日,对宁德时代乃至整个锂电产业链条都是一个“黑色星期五”。

当日,锂电池板块指数下跌幅度达到3.41%。其中,宁德时代暴跌7.28%,总市值从12月23日的14500亿元,跌至13444亿元,单日市值蒸发1056亿元。

市场分析认为,宁德时代此次股价暴跌,与一篇唱空文有很大关系。就在12月23日17:01,36氪Pro发布了一篇题为《宁德时代:万亿电池帝国的裂缝|深氪》的文章。

文章开篇就指出,“这场核心客户的集体‘出逃’,在宁德时代万亿电池帝国的版图上撬开了一道裂缝。”

文章称,对宁德时代来说,抢食订单的电池公司正陆续出现,它们都在撬动宁德时代的第一梯队客户群 —— 位居宁德时代乘用车装机量前三的特斯拉、蔚来汽车、小鹏汽车,还有早年就与宁德时代合作的宝马。

文章对宁德时代的创新能力提出质疑。例如,一家头部车企在开发新电池包技术,要求控制电池包重量,但宁德时代配合消极。“我们自己设计好,告诉他们(宁德时代)怎么做,他们都不愿意执行。”该车企工程人员直言。因为新工艺执行就要涉及新的供应链和机加工技术开发,这有可能增加成本,也拖慢项目交付节奏。

“在宁德时代,核心要领就是 cost(成本),everyday cost。”有宁德时代离职员工表示, 宁德时代会着重向车企推行平台化的标准产品,这样就只需要做一些化学体系的优化,无需新的开壳和生产线调试,既节省时间,又降低成本。但车企的开发需求就会被挤压。

文章称:“尚有电池能量密度不够大、充电速度不够快、电池起火等一系列卡住行业脖子的要命问题,这都亟需用技术迭代来解决。”“而一家怠惰的核心供应商,要么会拉慢整个行业的发展速率,或者自己掉队。”

文章进一步指出:“行业人士猜测,宁德时代的一批中高层快速暴富,或许也是这家公司态度懈怠的原因。据接触到宁德时代高层的人士观察,2015年入职宁德时代的中高层人员有数百人,目前大都身家上亿,‘一些高级经理都买了保时捷开着玩,炒股都是千万(元)级进出,他还有什么心思干活?’”

该文章引起市场的极高关注度。除此之外,除了中科海钠的钠离子生产线的公布也对宁德时代二级市场表现有一定影响。因为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虽然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显然中科海钠的钠离子规模化量产线的先宣也对宁德时代的“钠期待”有一定影响。

不过也有声音认为,下跌的不是仅宁德时代一家,而是几乎所有的新能源行业个股都在大跌,这可能是前期获利盘的“多杀多”。新能源行业整体依旧前景向好。唱衰中国实体企业博眼球是一些媒体的通用风格,真正有实力的企业会拿实绩来打脸唱衰媒体。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中国企业“拥抱”美国储能市场

中国企业“拥抱”美国储能市场

持续向好的美国储能市场,正在成为中国企业的新机会。碳中和背景下,全球加速能源变革,新能源装机量和发电量快速攀升。储能作为电网支撑性技术,其配套需求也快速增长。其中,因电化学储能具备安装灵活、响应迅速、调节精准、建设周期短等优势,发展潜力最大。
动力电池价格上调 触发电动汽车“涨价潮”

动力电池价格上调 触发电动汽车“涨价潮”

动力电池涨价全面向终端蔓延,新能源汽车第三轮涨价潮凶猛来袭。目前来看,电池涨价潮已经从数码、小动力向动力、储能,二三线企业向头部企业全面推进,并向终端市场全面传递。
高镍价抬升新能源车电池成本 宁德时代

高镍价抬升新能源车电池成本 宁德时代"硬扛"

一位电池材料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认为,镍期货波动已经影响了现货报价,而原料的大幅上涨对新能源下游形成了较大的压力。“镍在新能源电池中的成本占比较大,按照计算,每吨镍上涨10万元传导至电池厂单车带50度电成本至少要上涨3000元至4000元。”
传电池锂价疯涨迫使宁德时代减产 官方回应称消息不属实

传电池锂价疯涨迫使宁德时代减产 官方回应称消息不属实

随着新能源去汽车去年的大爆发,国内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开始集体收益,并且上游原材料价格集体走高,但这也反给电池厂商和主机厂带来不小的压力。并且,市场上锂电产业链已经传出减产消息,中下游对涨价表现出抵制情绪,并呼吁维护生态链均衡,加快国内锂资源勘探开发。
宁德时代曾毓群:电池生产只有芯片用美国技术 国产28nm可替代

宁德时代曾毓群:电池生产只有芯片用美国技术 国产28nm可替代

近日,宁德时代找回了一场小规模的媒体沟通会,董事长曾毓群、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蒋理,以及财务总监郑舒,对投资者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