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综合整治,从部署到开展已经一年了。四川省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焦江油市、北川县、安州区“三个重点区域”,以及石灰岩、页岩、膨润土“三个主要矿种”,开展了矿业权、生态环境、安全生产、涉矿税收、以及民用爆炸物品和交通违法“五项专项整治”,查处了一批无证开采、超范围开采、涉矿环境污染、安全生产不达标、涉税违法、交通违法等问题,全市涉矿领域管理秩序逐步规范,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绿色,正成为绵阳矿业永续发展的底色
行走在绵阳市安州区的安县中联三铧山矿山,竟有种惊讶的感觉。与印象中尘土飞扬的矿山不同,眼前这座矿山披着一件绿色的外衣,坡面呈台阶状,像一层层的楼梯。
“我们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分台阶式开采,将整座矿山分成若干个台阶,每层台阶高15米,清扫平台和安全平台间隔设置,清扫平台宽8米,安全平台宽4米,台阶式开采更加科学,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矿山开采的安全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安县中联三铧山矿山矿长魏军说。
“开采毕,修复续”是矿山开发的铁律,也是三铧山矿山致力于矿山生态治理、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行动指南。魏军介绍,公司对矿山边坡坡面进行挂网客土喷播复绿;矿山边坡平台持续种植栾树、南酸枣树,混播草种,栽种高大乔木……现在,矿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到春夏季的时候你再来看,绿油油的一片,像景区一样漂亮。”
绿色矿山建设不仅是表面的绿色,还包括资源综合利用、科学规范管理等内容。在江油市西屏镇香水村,由于矿山地质结构原因,大理石开采成荒率低,石材破碎严重,成材率不到3%,四川省南方矿业投资有限公司于2020年申请变更矿种为建筑石料用灰岩。结合前期开采饰面用灰岩堆放的边角料和尾矿,公司开始筹建砂石骨料生产线,并于2020年11月投产。
“该生产线对矿山开采石料及废渣、边角余料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争取实现历年堆放的废料、废渣全部利用,有利于解决因废弃物堆积所产生的生态环境、地质环境和安全隐患等问题,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四川省南方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国强介绍,生产出来的砂石骨料主要用于建筑工地、高速公路等国省市重点项目,目前公司已与成都城投集团、中铁十九局、中铁二十三局等十余家单位达成供货协议。
抑尘,扭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尴尬
一辆辆货车驶进南方矿业,按照装货类型进入不同的车道,经有序排队进入相应的磅秤。待车辆上称后,智能装车控制室工作人员启动按钮,系统按照标吨自动装载。货车驶离矿场之前,会再次整理矿料和遮盖篷布,防止抛洒滴漏……一整套流程,有序而规范。
“相比传统装载方式,智能装车大大降低了扬尘污染。”杜国强介绍,传统装载方式是在堆料场用装载机进行装车,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扬尘,场地也没有办法保证干净。而智能装车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扬尘,还能按照标吨实现精准放料,并将以往15分钟的装车时间压缩到2分钟,装车效率大大提高。
罗永路是涉矿企业货运车辆出厂后的一条必经道路,原以为是坑坑洼洼的,没想到在行驶过程中居然没有感受到一点颠簸。
“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北川通泉镇副镇长马福军说,夏季多洪涝灾害,道路冲毁严重,再加上货车长时间碾压,道路破损不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过路车辆的真实写照。
经商讨,罗永路周边的涉矿企业自发集资一千多万元,对罗永路进行修补和黑化升级,40多天时间,长11.3公里的罗永路通泉段就从破损的水泥路变成了平整的沥青路。“同时,在道路两侧安装喷淋系统,加大道路清扫和洒水车频率,有效抑制扬尘。”马福军介绍,除了道路扬尘治理,北川对各涉矿企业的货运车辆冲洗装置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底板、轮胎和车身四周必须冲洗干净,出厂车辆必须密封覆盖篷布,所有车辆不能出现超载行为。
一项项规定、一条条举措,不仅方便了矿企,也让周边老百姓的出行更加安全。
整合,矿山开采逐渐集约化、规模化
走进北川巴源矿业,只见一辆辆货车进进出出,有序忙碌着。“现在巴源矿业有3个小矿权,力达矿业有1个小矿权,明年两家矿业会整合成一个年产量100万吨以上的大矿权。”北川巴源矿业矿长崔建军和力达矿业矿长肖光红介绍说。
据了解,通过前期梳理排查,绵阳市石灰岩矿山既有上世纪布局不合理等历史原因,也有灾后重建期间为满足建材供应仓促就地就近投放的原因,造成矿山规模过小,存在半山腰布局、安全生产距离不够等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企业无法有效组织科学开采,生产经营效益欠佳,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投入不足。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规模小、分布散、布局不合理的状况,我们将抓住第四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机会,大力调整石灰石矿布局,在全市总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前提下,减少矿权数量,提升矿山储量和开采规模,以合理布局的大矿山大投入模式消除‘小散乱’现象。”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光德介绍,在第四轮绵阳市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中,拟将石灰石矿权数量从近90个减少到40个左右,引导石灰石矿开采逐步走上集约化、规模化之路。
绿色,正成为绵阳矿业永续发展的底色
行走在绵阳市安州区的安县中联三铧山矿山,竟有种惊讶的感觉。与印象中尘土飞扬的矿山不同,眼前这座矿山披着一件绿色的外衣,坡面呈台阶状,像一层层的楼梯。
“我们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分台阶式开采,将整座矿山分成若干个台阶,每层台阶高15米,清扫平台和安全平台间隔设置,清扫平台宽8米,安全平台宽4米,台阶式开采更加科学,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矿山开采的安全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安县中联三铧山矿山矿长魏军说。
“开采毕,修复续”是矿山开发的铁律,也是三铧山矿山致力于矿山生态治理、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行动指南。魏军介绍,公司对矿山边坡坡面进行挂网客土喷播复绿;矿山边坡平台持续种植栾树、南酸枣树,混播草种,栽种高大乔木……现在,矿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到春夏季的时候你再来看,绿油油的一片,像景区一样漂亮。”
绿色矿山建设不仅是表面的绿色,还包括资源综合利用、科学规范管理等内容。在江油市西屏镇香水村,由于矿山地质结构原因,大理石开采成荒率低,石材破碎严重,成材率不到3%,四川省南方矿业投资有限公司于2020年申请变更矿种为建筑石料用灰岩。结合前期开采饰面用灰岩堆放的边角料和尾矿,公司开始筹建砂石骨料生产线,并于2020年11月投产。
“该生产线对矿山开采石料及废渣、边角余料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争取实现历年堆放的废料、废渣全部利用,有利于解决因废弃物堆积所产生的生态环境、地质环境和安全隐患等问题,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四川省南方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国强介绍,生产出来的砂石骨料主要用于建筑工地、高速公路等国省市重点项目,目前公司已与成都城投集团、中铁十九局、中铁二十三局等十余家单位达成供货协议。
抑尘,扭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尴尬
一辆辆货车驶进南方矿业,按照装货类型进入不同的车道,经有序排队进入相应的磅秤。待车辆上称后,智能装车控制室工作人员启动按钮,系统按照标吨自动装载。货车驶离矿场之前,会再次整理矿料和遮盖篷布,防止抛洒滴漏……一整套流程,有序而规范。
“相比传统装载方式,智能装车大大降低了扬尘污染。”杜国强介绍,传统装载方式是在堆料场用装载机进行装车,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扬尘,场地也没有办法保证干净。而智能装车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扬尘,还能按照标吨实现精准放料,并将以往15分钟的装车时间压缩到2分钟,装车效率大大提高。
罗永路是涉矿企业货运车辆出厂后的一条必经道路,原以为是坑坑洼洼的,没想到在行驶过程中居然没有感受到一点颠簸。
“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北川通泉镇副镇长马福军说,夏季多洪涝灾害,道路冲毁严重,再加上货车长时间碾压,道路破损不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过路车辆的真实写照。
经商讨,罗永路周边的涉矿企业自发集资一千多万元,对罗永路进行修补和黑化升级,40多天时间,长11.3公里的罗永路通泉段就从破损的水泥路变成了平整的沥青路。“同时,在道路两侧安装喷淋系统,加大道路清扫和洒水车频率,有效抑制扬尘。”马福军介绍,除了道路扬尘治理,北川对各涉矿企业的货运车辆冲洗装置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底板、轮胎和车身四周必须冲洗干净,出厂车辆必须密封覆盖篷布,所有车辆不能出现超载行为。
一项项规定、一条条举措,不仅方便了矿企,也让周边老百姓的出行更加安全。
整合,矿山开采逐渐集约化、规模化
走进北川巴源矿业,只见一辆辆货车进进出出,有序忙碌着。“现在巴源矿业有3个小矿权,力达矿业有1个小矿权,明年两家矿业会整合成一个年产量100万吨以上的大矿权。”北川巴源矿业矿长崔建军和力达矿业矿长肖光红介绍说。
据了解,通过前期梳理排查,绵阳市石灰岩矿山既有上世纪布局不合理等历史原因,也有灾后重建期间为满足建材供应仓促就地就近投放的原因,造成矿山规模过小,存在半山腰布局、安全生产距离不够等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企业无法有效组织科学开采,生产经营效益欠佳,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投入不足。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规模小、分布散、布局不合理的状况,我们将抓住第四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机会,大力调整石灰石矿布局,在全市总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前提下,减少矿权数量,提升矿山储量和开采规模,以合理布局的大矿山大投入模式消除‘小散乱’现象。”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光德介绍,在第四轮绵阳市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中,拟将石灰石矿权数量从近90个减少到40个左右,引导石灰石矿开采逐步走上集约化、规模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