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冬奥组委公布的数据,本次冬奥会赛事示范运行超1000辆氢燃料汽车,是全球最大的一次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这既是对氢燃料汽车的一次产品验证过程,也是过去10多年来我国推广氢燃料汽车产业的成果展示。
北京冬奥会主火炬(图片来自新华网直播)
冬奥会上的“氢元素”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馆“鸟巢”盛大举行,惊艳全球。其中,从“大火”变“微火”的主火炬成为献给观众的一个惊喜。主火炬所使用的燃料正是氢气,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主火炬一小时大概消耗5000立方米燃气相比,本次北京冬奥会主火炬产生的碳排放量大概仅是2008年的1/5000,充分实践了“科技”和“绿色”两个办奥理念。
“绿色冬奥”的另一大体现就是投入赛场的1000辆氢燃料汽车,配备30多个加氢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一次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氢燃料电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只排放水,被称为“终极环保车”。并且,在城际间、低温环境以及对燃料补充效率有要求的场景中,氢燃料电池汽车也更具优势。
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图片来自中国客车信息网)
事实上,早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氢燃料电池汽车就有过个位数的车辆示范运行。但是由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较长,进入门槛较高,当时的技术成熟度和现在相差很多。经过十几年培育,目前行业技术水平、材料工艺等方面已经有较大提升。本次北京冬奥会选择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对“绿色冬奥”理念的践行,足以表明国家层面对氢能产业应用的初步认可;同时,氢燃料电池汽车顺利服务冬奥会,也足以证明该技术路线的可靠性,提振了产业发展信心。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中国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推动和支持已变得非常冷静、理性,尤其是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国家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更有节奏和章法。
“氢”风背后:政策稳步推动,各地加紧布局
从确立电动汽车“三纵三横”战略,首次将燃料电池作为国家级研发重点开始,我国对于氢燃料电池的推广政策经历了由调整到稳扎稳打的过程。
2002年,“十五”国家高科技技术研究发展规划(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确立了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为“三横”的电动汽车“三纵三横”研发布局。
2019 年,国务院首次将“推动充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氢能源的发展拉开了新篇章。2020年9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示范期暂定为四年。示范期间,五部门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入围示范的地区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
此外,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了氢能作为未来潜力产业的重要地位。2021年12月,工信部印发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氢能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氢能多元利用。
随着2021年下半年以来氢能政策升温,国内各地氢能产业再度迎来发展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30个省份、150多个城市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提及氢能发展,有50多个城市出台了地方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据统计,2022年1月,全国共有15个省市出台了氢能相关政策累计28条。山东、上海、甘肃、四川、宁夏、天津、浙江、江苏8省市1月都出台了不止一项氢能相关的政策。
政府部门频繁考察相关企业,进一步释放利好信息
除了政策加持之外,各地政府还以“一把手”,以及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投资促进等相关部门现场走访氢燃料相关企业的方式,表示对氢能产业发展的支持。
以氢燃料电池电堆研发生产企业骥翀氢能为例。2021年11月至今,近10个政府考察团走进骥翀氢能,包括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苏州市科技服务中心主任汤宁、张家港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邵军民、常州科教城党工委副书记王元兵等在内的政府考察团走进了骥翀氢能位于江苏张家港市的生产基地,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局局长陈文星一行则来到位于上海的骥翀氢能总部,进行参观交流。
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考察氢燃料电池电堆研发生产企业骥翀氢能
政府考察团表示,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企业解决相关问题。希望在政策的参与和支持下,骥翀氢能能够进一步发展氢能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核心技术,将金属双极板关键零部件技术做精、做深、做大、做强,携手创建氢能产业高地。
对氢燃料电池这个新兴行业来说,在很多政策缺少执行细则,或者是政策资源顾及不过来的情况下,很难成为政府案头的紧要工作。如今,政府考察团的实地走访,反映出氢燃料产业已经进入了政府领导人的视野,配置的政府资源将会增多,鼓励政策也将落到实处。从氢能发展专项政策的频频颁布到相关人员实地考察,反映出氢燃料电池产业真正成为了各地政府工作的优先事项。
根据各省市的规划目标,到2025年全国预计将建成加氢站超过1000座,推广氢燃料车超过5.4万辆。政策的推动,再加之借助冬奥的机遇,氢能车型将得到更多消费者的了解和认可,有望迎来我国氢燃料汽车加速发展的“分水岭”,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落地应用将随之迎来“最好的时刻”。
对氢燃料电池这个新兴行业来说,在很多政策缺少执行细则,或者是政策资源顾及不过来的情况下,很难成为政府案头的紧要工作。如今,政府考察团的实地走访,反映出氢燃料产业已经进入了政府领导人的视野,配置的政府资源将会增多,鼓励政策也将落到实处。从氢能发展专项政策的频频颁布到相关人员实地考察,反映出氢燃料电池产业真正成为了各地政府工作的优先事项。
根据各省市的规划目标,到2025年全国预计将建成加氢站超过1000座,推广氢燃料车超过5.4万辆。政策的推动,再加之借助冬奥的机遇,氢能车型将得到更多消费者的了解和认可,有望迎来我国氢燃料汽车加速发展的“分水岭”,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落地应用将随之迎来“最好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