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下称《指南》),鼓励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推动天然气替代。
事实上,部分高耗能领域推动天然气替代早有尝试,但由于近两年天然气价格涨幅较大,给企业带来较大成本压力,加之多地冬季用气高峰期施行“压非保民”,导致部分企业推行天然气替代过程并不顺利。业内人士表示,因地制宜推动高耗能产业实施“煤改气”,符合当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求。但在推行过程中,还应分析市场价格耐受力,加强天然气产业上下游联动合作,减轻高耗能行业用气成本压力。
“改气”相较传统燃煤窑炉节能34.8%
平板玻璃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建筑和卫生陶瓷行业同样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大高耗能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均需要消耗大量煤、天然气、电力等能源。
《指南》显示,不同的平板玻璃企业、建筑与卫生陶瓷企业生产能耗水平和碳排放水平差异较大,推动天然气替代,实现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潜力较大。
以平板玻璃为例,相关数据显示,通过使用天然气替代,每单位重量箱平板玻璃较使用重油、煤焦油和石油焦可分别实现碳减排23%、26%和48%,降碳效果突出。与此同时,在卫生陶瓷行业,通过推动天然气替代,可降低窑炉燃烧过程中的空气系数,减少排烟热量损失,从而降低窑炉实际运行能耗,较传统燃煤窑炉可节能34.8%。
用能成本攀升加重企业生存压力
为充分发挥天然气替代的节能效果,近年来,建筑、卫生陶瓷、平板玻璃等企业的“煤改气”进程不断加快。自2016年以来,每年均有产区宣布完成“煤改气”。截至去年,已有山东淄博、福建晋江、辽宁法库、四川夹江、广东佛山等大型产区基本完成“煤改气”。
但与此同时,推行天然气替代所带来的成本代价相对也较大。有数据显示,以平板玻璃行业为例,企业改用天然气,比使用重油、煤焦油和石油焦作为能源,成本分别增加14%、17%、24%。
“正因如此,去年下半年,天然气价格走高且涨幅较大,部分已完成‘煤改气’的卫生陶瓷企业面临较大压力,有些甚至一度停工停产。”一位不愿具名的卫生陶瓷生产商表示。
该卫生陶瓷生产商进一步补充说,陶瓷产品本身毛利率并不高,其生产过程中的大部分成本为能源成本,一旦能源价格上涨,即便不算上化工原料、纸箱、人工等,总成本也会随之大增。这也导致目前部分中小陶瓷企业陷入保本甚至亏本的状态。
需加强天然气产业上下游联动
在北京燃气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吕淼看来,高耗能行业推行天然气替代,可在一定程度上倒逼行业优胜劣汰。“行业内龙头企业所受影响不会太大,但部分中小规模企业则可能面临‘生存寒流’。”
吕淼进一步表示,部分高耗能行业推行天然气替代在算好燃料成本账的同时,还应算上节能降碳的“隐形收益”。有平板玻璃企业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改造前,公司生产过程中每天要烧15吨煤,按照热效率换算,也就是1.2万立方米天然气。但‘改气’后,配合使用天然气节能窑炉,每天只需烧7000立方米天然气,节约了能源,降低了能源运行成本。且改造完成后,设备运行更稳定,产品残次率减少,质量更上了一个档次。”
但要真正打消企业“改气”顾虑,还应进一步做好市场价格波动预案。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刘荣表示:“平板玻璃、卫生陶瓷、建筑等高耗能产业生产过程中实施天然气替代,并不是仅仅局限在单一环节,其生产过程燃料的转变可能会导致所在的生产链联动涨价。所以实施天然气替代前,还应做好市场价格敏感区间与市场价格耐受力的深入分析。”
此外,吕淼表示,高耗能产业推行天然气替代还应加强天然气供应商与高耗能行业用户的联动合作,建议高耗能行业企业与天然气供应商签订中长期购销协议,尽可能降低天然气价格波动幅度,缩小因天然气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连锁反应,推动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