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翼腾表示,光伏产业链供应稳定、价格平稳,这既是全行业的共同期待,也符合全行业的共同利益。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光伏行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产业链的有力支撑。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2021年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远超预期。不管是集中式,还是分布式,都显现出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装机需求不断攀升。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预计,目前,国内光伏发电项目储备量十分充足,或将推动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突破7500万千瓦。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规模突破3亿千瓦,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2021年,新增装机规模达到5488万千瓦,创造新纪录,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装机结构方面,截至2021年底,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规模超1亿千瓦,约占光伏累计装机规模的三分之一;2021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规模约2900万千瓦,约占全年光伏新增装机规模的55%,历史上首次突破50%,成为光伏新增装机规模的主力军。
邢翼腾认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光伏行业立足新发展阶段,产业优势持续增强,依然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实现了新突破,我国光伏迈入集中式与分布式齐头并进的发展阶段。
受此影响,光伏制造端开启新一轮扩产潮。2021年,数十家光伏制造企业投资超上千亿元开发建设新产线,覆盖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光伏产业链各主要环节。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指出,对面巨大发展机遇,光伏产业需迈出高质量发展步伐。“力图今年光伏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为此,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强监管,切实保障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产业需特别关注我国光伏供应链协调发展的问题。”王勃华强调,光伏供应链价格全线上涨,导致国内光伏电站投资成本不降反升。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地面光伏系统初始全投资成本为4.15元/瓦左右,同比增加4%,同期,我国光伏地面电站非技术成本占比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组件费用占比却同比增长了6.7%。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2年,随着产业链各环节新建产能逐步释放,组件价格将回归合理水平,光伏系统初始全投资成本将下降至3.93元/瓦。
王勃华认为,“由于供应链各环节扩产周期不匹配,硅片、电池片、组件的扩产周期远小于硅料和光伏玻璃的扩产周期,同时在供应链各环节规模也不匹配的情况下,硅料、光伏玻璃等产品极易出现供不应求,推动价格大幅上涨。”
“规范推进光伏分布式开发,稳步推进整县(区、市)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工作,确保试点工作始终保持正确轨道和方向。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标准和规范体系,力争为分布式特别是户用光伏开发营造良好和规范的市场环境。”邢翼腾说。
值得一提的是,与会人士提出,虽然我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积极向好,但还要注意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特别是在电网消纳方面。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指出,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升,新能源电力供应不足和在大发期间消纳困难的问题将频繁交替出现。“十四五”期间,寻找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最佳解决方案将成为重点课题。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也认为,保障可再生能源较高利用水平、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灵活性、引导可再生能源电力参与市场化交易是影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
对此,邢翼腾表示,将持续加强政策供给,会同各部委推动出台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力争进一步改进影响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网接入等关键性要害性的堵点难点问题。“去年底,我们研究出台了《光伏电站消纳监测统计管理办法》,也启动了《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并公开征求意见,目前正在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