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重点在于“三农”工作与乡村振兴。咋一看其中蕴含的能源机遇并不多,似乎与能源企业关系并不大。但结合时代背景以及当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研判,就能明白背后的重大机会。
一、一号文件“面”上的能源要点
一号文件发布后,不少能源行业媒体也在对其进行解读与分析。以下是某家主流媒体对该文件能源相关内容的梳理,已经非常全面。
要点一:严格控制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要点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支持秸秆综合利用。要点三:研发应用减碳增汇型农业技术,探索建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要点四: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加强村庄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建设,推进就地利用处理。要点五: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要点六:推进农村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建设。要点七:巩固光伏扶贫工程成效,在有条件的脱贫地区发展光伏产业。要点八: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通过提升用水效率、发展旱作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但一号文件与能源的关系就仅限于此吗?应该还有更多。
二、乡村振兴与农村绿色发展迫切需要安全经济的电力
一号文件是对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但乡村振兴的发展,离不开电力的有效支撑和保障。
比如文件提到:“加快发展设施农业。…集中建设育苗工厂化设施。鼓励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设施”,这将是传统农业产业往农业工业化衍变的过程,毫无疑问这需要相比过去农网更强有力的电力支撑。
再比如文件提到:“巩固长江禁渔成果,强化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加强常态化执法监管”,既然要巩固长江禁渔成果,那么就只能通过人工养殖满足社会需求。为了高质量发展渔业,无论是制氧的需求、或是污水处理的要求,都将大量增加用电负荷。
还比如文件提到:“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也是需要依靠电力去支撑二产甚至是三产的发展。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道路上,必将伴随对电力的强烈需求,也预示着能源电力在乡村领域将有广阔的发展机会。
三、乡村振兴与双碳战略协同发展的必然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推动农村经济和乡村产业的发展,大力提升乡村用电负荷,这对传统乡村能源供应模式提出了很大挑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经营、生活等用能将出现多种新需求和新特点,尤其是部分中心村规模逐年扩大,低压供电半径逐渐变长,加之农村加工业、商贸业、服务业、特色优势产业逐步繁荣,用能终端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带动农村用电量、用电负荷持续增长。如何与农村经济发展协调,是农网升级改造面临的新要求。
与此同时,我国双碳目标要求更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而可再生能源场地又大多集中在乡村地区。在乡村振兴和碳中和两大国家战略下,如果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负荷的快速增长与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的发展独立考虑,则会给两者的落实同时带来难题:一方面,就乡村振兴战略而言,负荷增长的供电若仅依靠农村配电网的升级改造,将面临大量建设资金的压力,同时也会增加输电网向农村配电网供电的压力;另一方面,就碳中和目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而言,如果乡村地区贡献了大片优质土地资源用于建设可再生能源,将使得乡村地区失去发展其它产业宝贵的土地资源,并且如果这些土地资源仅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而无法带来其它产出价值,也将降低乡村单位土地的亩产。更进一步考虑,如果乡村地区仅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而没有相适应的乡村振兴下的负荷增量,由于本地没有足够的负荷消纳,农村地区新增的可再生能源只能长距离送至主网,不仅增加了网损还将带来更大的电网调峰压力。
但是如果将乡村振兴与碳中和两大国策同时考虑,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完美的乡村能源转型与乡村产业耦合发展的解决方案,即以乡村振兴和双碳战略为指导,以新能源资源和提高亩产目标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一方面在乡村地区大力发展了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通过乡村产业负荷消纳这些新增的可再生能源。在农村配电网体系下实现源、荷的同步发展。
而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和以“亩产论英雄”的目标下,不少地区实际上已经将乡村振兴与新能源协同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低碳能源。实施‘风光倍增’工程,推广‘光伏+农渔林业’开发模式”,可以看出在浙江省的双碳路径规划下,光伏电站已经和“农渔林业”密切捆绑在了一起。
四、体制机制改革是乡村经济及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乡村振兴和双碳战略下,农村地区的源、荷最终能否实现互动与高效利用,还有一个体制机制的保障问题,即能否就近隔墙售电、能否提供更积极高效的配电网保障。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到乡村振兴的能源基础供应领域,是解决乡村振兴农村配电网基础薄弱、农村能源转型压力的重要措施,也是解决碳中和战略下农村地区大量可再生能源发展消纳与送出问题的关键。中央已然认识到社会资本以及体制机制保障措施对于乡村振兴与碳中和战略的重要作用,2022年1月份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的《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引导企业、社会资本、村集体等多方参与,建设新能源高效利用的微能网,为用户提供电热冷气等综合能源服务。完善配套政策机制,推动增量配电企业发展综合能源服务,创新发展新能源直供电、隔墙售电等模式”。由此可见,利用体制机制改革的契机发展乡村地区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对保障乡村振兴能源绿色、低碳、安全、高效供应发挥重要作用。
五、结语
未来,乡村振兴下农村能源的发展机会绝不仅在于传统农村配电网的升级改造或是单纯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而是大量结合农业产业土地复合利用的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机会。同时,伴随乡村“源、荷”的同步发展,也将实现单位亩产价值的提升,并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乡村振兴发展资金等一系列双碳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难题。
一、一号文件“面”上的能源要点
一号文件发布后,不少能源行业媒体也在对其进行解读与分析。以下是某家主流媒体对该文件能源相关内容的梳理,已经非常全面。
要点一:严格控制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要点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支持秸秆综合利用。要点三:研发应用减碳增汇型农业技术,探索建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要点四: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加强村庄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建设,推进就地利用处理。要点五: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要点六:推进农村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建设。要点七:巩固光伏扶贫工程成效,在有条件的脱贫地区发展光伏产业。要点八: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通过提升用水效率、发展旱作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但一号文件与能源的关系就仅限于此吗?应该还有更多。
二、乡村振兴与农村绿色发展迫切需要安全经济的电力
一号文件是对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但乡村振兴的发展,离不开电力的有效支撑和保障。
比如文件提到:“加快发展设施农业。…集中建设育苗工厂化设施。鼓励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设施”,这将是传统农业产业往农业工业化衍变的过程,毫无疑问这需要相比过去农网更强有力的电力支撑。
再比如文件提到:“巩固长江禁渔成果,强化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加强常态化执法监管”,既然要巩固长江禁渔成果,那么就只能通过人工养殖满足社会需求。为了高质量发展渔业,无论是制氧的需求、或是污水处理的要求,都将大量增加用电负荷。
还比如文件提到:“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也是需要依靠电力去支撑二产甚至是三产的发展。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道路上,必将伴随对电力的强烈需求,也预示着能源电力在乡村领域将有广阔的发展机会。
三、乡村振兴与双碳战略协同发展的必然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推动农村经济和乡村产业的发展,大力提升乡村用电负荷,这对传统乡村能源供应模式提出了很大挑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经营、生活等用能将出现多种新需求和新特点,尤其是部分中心村规模逐年扩大,低压供电半径逐渐变长,加之农村加工业、商贸业、服务业、特色优势产业逐步繁荣,用能终端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带动农村用电量、用电负荷持续增长。如何与农村经济发展协调,是农网升级改造面临的新要求。
与此同时,我国双碳目标要求更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而可再生能源场地又大多集中在乡村地区。在乡村振兴和碳中和两大国家战略下,如果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负荷的快速增长与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的发展独立考虑,则会给两者的落实同时带来难题:一方面,就乡村振兴战略而言,负荷增长的供电若仅依靠农村配电网的升级改造,将面临大量建设资金的压力,同时也会增加输电网向农村配电网供电的压力;另一方面,就碳中和目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而言,如果乡村地区贡献了大片优质土地资源用于建设可再生能源,将使得乡村地区失去发展其它产业宝贵的土地资源,并且如果这些土地资源仅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而无法带来其它产出价值,也将降低乡村单位土地的亩产。更进一步考虑,如果乡村地区仅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而没有相适应的乡村振兴下的负荷增量,由于本地没有足够的负荷消纳,农村地区新增的可再生能源只能长距离送至主网,不仅增加了网损还将带来更大的电网调峰压力。
但是如果将乡村振兴与碳中和两大国策同时考虑,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完美的乡村能源转型与乡村产业耦合发展的解决方案,即以乡村振兴和双碳战略为指导,以新能源资源和提高亩产目标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一方面在乡村地区大力发展了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通过乡村产业负荷消纳这些新增的可再生能源。在农村配电网体系下实现源、荷的同步发展。
而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和以“亩产论英雄”的目标下,不少地区实际上已经将乡村振兴与新能源协同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低碳能源。实施‘风光倍增’工程,推广‘光伏+农渔林业’开发模式”,可以看出在浙江省的双碳路径规划下,光伏电站已经和“农渔林业”密切捆绑在了一起。
四、体制机制改革是乡村经济及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乡村振兴和双碳战略下,农村地区的源、荷最终能否实现互动与高效利用,还有一个体制机制的保障问题,即能否就近隔墙售电、能否提供更积极高效的配电网保障。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到乡村振兴的能源基础供应领域,是解决乡村振兴农村配电网基础薄弱、农村能源转型压力的重要措施,也是解决碳中和战略下农村地区大量可再生能源发展消纳与送出问题的关键。中央已然认识到社会资本以及体制机制保障措施对于乡村振兴与碳中和战略的重要作用,2022年1月份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的《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引导企业、社会资本、村集体等多方参与,建设新能源高效利用的微能网,为用户提供电热冷气等综合能源服务。完善配套政策机制,推动增量配电企业发展综合能源服务,创新发展新能源直供电、隔墙售电等模式”。由此可见,利用体制机制改革的契机发展乡村地区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对保障乡村振兴能源绿色、低碳、安全、高效供应发挥重要作用。
五、结语
未来,乡村振兴下农村能源的发展机会绝不仅在于传统农村配电网的升级改造或是单纯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而是大量结合农业产业土地复合利用的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机会。同时,伴随乡村“源、荷”的同步发展,也将实现单位亩产价值的提升,并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乡村振兴发展资金等一系列双碳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