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能源困境的“中国启示”: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2022-03-23 09:07  浏览:  

欧洲能源独立困境,给中国带来新启示。

3月21日,欧盟新一轮外长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就对俄第五轮制裁进行讨论,其中是否对俄实施能源禁运是关键,但结果却是:谈崩了!

在美国、英国相继对俄罗斯实施石油禁运后,欧盟的态度变得很关键,但欧盟内部却分歧严重。立陶宛、斯洛文尼亚等国明确支持,德国、保加利亚等国则强烈反对。德国警告称:鉴于欧洲已然高企的能源价格,欧盟不宜行动过快。

欧盟分歧背后,暴露的是欧洲对俄能源依赖的无奈。目前,欧盟40%的能源供应靠俄罗斯进口。其中,德国是购买俄罗斯原油最多的欧盟国家,保加利亚则几乎完全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其国内唯一炼油厂也是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Lukoil)所有。

一方面对俄能源制裁“网开一面”,一方面欧洲也在试图尽快解决能源独立问题:重启煤炭发电,重新拥抱核电。这很显然是病急乱投医,在全球碳中和大潮中处于领头位置的欧盟,转手开起了“历史的倒车”。欧盟的能源独立尴尬,对中国有很强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制裁遇尴尬

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世界局势风云激荡。美国、英国、欧盟集体宣布对俄制裁,由美国主导,欧洲作为主要参与者的一场“新冷战”开始形成。

欧盟首先针对俄“经济战略部门”进行制裁,阻止其获取至关重要的技术和市场准入。与此同时,欧盟还将冻结俄罗斯在欧盟的资产,并阻止俄罗斯的银行进入欧洲金融市场。

而后,欧盟宣布对俄议会下院的351位议员,以及27个俄罗斯的实体及个人——包括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主任瓦伊诺等进行制裁,制裁范围涵盖俄政界、军界、商业和媒体界。

此外,紧随美国对俄发起金融战,欧盟动议将俄罗斯驱逐出SWIF,禁止俄罗斯多家大银行使用国际清算系统,并对俄6300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实施冻结。

然而,对俄制裁台面下不敢促动的一根“神经”,是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对于掐断与俄罗斯能源贸易的各种叫嚣,以德法为首的欧盟领导人明确表示这不能接受!

在能源领域,欧洲国家一直笼罩在“俄罗斯阴影”之下。

俄罗斯是欧洲不折不扣的“能源库”:俄是全球前三大石油生产国,同时是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原油出口国,其天然气储量也非常丰富,仅次于美国。俄罗斯五六成的石油出口、七八成的天然气出口流向欧洲;在欧洲一方,2021年其约30%的石油需求、40%的天然气需求皆依赖于俄罗斯。

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俄罗斯每天出口约780万桶石油,其中约六成输送至经合组织(OECD)欧洲成员国。据2021年11月数据,OECD欧洲成员国从俄罗斯单日进口石油约450万桶,占其总进口量的34%。

2021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达到创纪录的7628亿立方米,同比增10%,其中约三分之一(2450亿立方米)用于出口,其中七八成天然气销往欧洲,向欧洲天然气供应量达1680亿立方米,占后者总需求的三分之一。

不同欧洲地区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度有所差异。能源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在2月发布的报告分析,东欧(波罗的海国家、中欧和东欧)受影响最大,西欧(西北欧、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次之,南欧(伊比利亚和地中海国家)最小。

2021年,东欧、西欧和南欧分别从俄罗斯获得550亿、750亿和250亿立方米天然气,各占当地总需求的57%、25%和21%。其中部分东南欧、中欧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度在90%以上,加上地处内陆,几乎没有其他气源可用。

这也是欧洲内部对“石油禁运”分歧巨大的原因所在:依赖度低的国家喊着要狠狠制裁,依赖度高的国家则反对太过火。

病急乱投医

为了摆脱在地缘政治和能源需求方面与俄罗斯相杀相爱的尴尬局面,欧洲无奈之下再次祭出能源独立的大旗。

3月8日,欧盟委员会宣布“2030能源独立计划”,提议在2022年就砍掉三分之二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与俄罗斯能源脱钩,并在2030年前逐步摆脱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欧盟国家纷纷开出自己的能源药方,这些方案归纳起来包括三方面:

首先,重新拥抱煤电。

“天然气价格在俄乌战争中飙涨,在此背景下,改用燃煤发电,是欧盟唯一能够快速节省超过200太瓦时天然气的方式。”布鲁盖尔研究所(bruegel)最新研报认为。实际上,欧洲国家也是这么做的。

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表示:“我们必须让燃煤电厂处于待命状态,甚至可能让它们运行。”意大利总理德拉吉称,可以重新开放7家燃煤电厂。法国和西班牙也因能源涨价提出了类似政策。

3月3日,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蒂默曼斯也表示,欧盟各国在转向可再生能源前,可以在煤炭上停留更长时间,以避免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其次,能源困境还使欧洲国家试图重启核电。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欧盟“火车头”德国出现了明显的转向,很可能会放弃此前奉行了十余年的全面弃核政策。2月27日,出身绿党的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Robert Habeck)就表示:德国正在考虑是否延长目前仅剩的、仍在发电的3所核电站的运转时间。

此前2月1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已宣布重新拥核,法国将从2028年开始新建6个核电机组,首台机组在2035年前投运,并在此基础上再新建8台机组,到2050年新增2500万千瓦核电装机。

另据BBC报道,欧盟委员会新近将核能算作“绿色能源”,并将其归类为“可持续性投资”。欧盟的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表示,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并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欧洲未来30年将在核能方面投资5000亿欧元。

最后,欧洲还将能源独立的希望寄予可再生能源。

据报道,德国将修订《可再生能源法》,计划至2035年电力几乎全部由可再生能源供应,这较此前目标日期提前15年。新的法案将更多推动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发展。

比利时能源部长近期亦表示:“欧盟必须加速绿色能源转型。”3月8日,欧盟委员会宣布“2030能源独立计划”时也表示,“要大幅加速清洁能源转型,从而提高欧洲的能源独立性”。

能源独立泡影

揆诸历史,过去10年间,欧盟国家在减轻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方面毫无进展。这一回,欧洲在仓促之间开出的能源独立药方,是否切实可行?是不是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外界高度存疑。

首先,重新拥抱煤电,作为江湖救急的短期政策手段,无可厚非,但是长期来看这无疑是在开历史倒车。以德国为例,早在1990年代,德国就开启了去煤化进程。二十年前,德国就已经酝酿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其核心精神就是用风电和光伏发电取代煤炭。欧盟还制定了较美国更为激进的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重返煤电放弃碳中和努力,在国际政治正确性上是站不住脚的。

其次,尽管重启核电政策获得了法国和英国的大力支持,但是核电仍存在根深蒂固的安全与核废料处理难问题,重启核电的政策能否在整个欧盟层面获得通过还很成问题。

实际上,德国在经过一番痛苦纠结后,最终仍决定延续过去10年来坚定的弃核政策立场,在2022年全面淘汰核电,原因是认为延长原有核电站的成本和风险大于利益。

被誉为核能领域最权威最全面、每年都更新的《世界核能产业现况报告》(WNISR),近年来不断指出“国际核能行业面临严峻挑战,核能发展太慢太贵,难以解决气候问题”。西屋公司、阿海珐集团等欧美核电巨头已先后宣告破产。在此背景下,欧洲重启核电能否成行,殊非易事。

再次,欧盟国家把能源独立的希望寄托在可再生能源上面,有些“远水解不了近渴”。且不论欧洲的风光资源是不是足够丰沛,即令能够把俄罗斯的油气都换成了风电光伏,欧洲仍然面临开发时间长和开发成本高的难题。

在过去数年间,欧洲的风电、光伏制造企业在与中国企业的竞争中落败,欧洲本土的制造能力严重不足,发展新能源只能依靠进口。正如彭博能源财经最新文章指出,即便欧洲成功实现能源转型,也将催生新的贸易依赖,在可再生能源应用、电池及生物能源、电解槽在内的其他低碳方案上,欧洲仍将依赖全球供应链。

欧洲如果想要急速扩大风电、光伏规模,在当前还不能实现全面平价的状况下,补贴又是必不可少的。很显然,欧盟国家捉襟见肘的财政预算,根本没办法承受发展新能源的海量补贴。当前,全球大宗商品掀起新一轮涨价潮,新能源制造所需的硅、铝、镍等原材料一路走高,这对欧洲又是一个坏消息。

除了上述几条路,欧洲也在考虑油气进口多元化,它希望扩大从中东和美国的油气进口。

但伊核谈判多年“只闻脚步声,未见人下楼”,伊朗的石油供应增长遥遥无期。沙特则一心稳产,并不希望突然加大供应加快石油消费峰值的到来。而美国虽然理论上可以加大对欧洲的油气供应,但是囿于远距离跨大洋运输困难,也无法完全填补俄罗斯的窟窿。

遭遇如此困境,也难怪欧盟国家对俄罗斯难以形成统一意见,能源的“软肋”被捏的死死的。欧洲的尴尬,对大量依靠能源进口的中国来说,有很强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3月5日,全国两会上,习近平主席在参加煤炭大省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表示,“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话语朴实却意义丰富,中国的能源转型与能源独立,急不得也慢不得,要稳扎稳打,步履坚实。

好在,中国是世界上可再生能源资源最富集的国家,正如《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所言:“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地位,正如沙特在石油产业中的地位一样。”目前,中国水能资源只开发了二分之一,风电太阳能才开发了约十分之一,未来潜力巨大。

在这样的资源家底和时代背景下,中国的能源转型和能源独立是有保障的。所需要的仅仅是,坚定坚持、脚踏实地的长期建设,牢牢地把能源安全的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俄原集团开发高温气冷堆制氢技术

俄原集团开发高温气冷堆制氢技术

2022年8月26日,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Rosatom)科技创新私营企业氢能技术部主管米隆·博尔古列夫(Miron Borgulev)表示,该公司计划在俄罗斯设计并建设一种新型高温堆,用以扩大制氢规模。
捷克工贸部长:对俄天然气限价不能解决欧洲能源危机

捷克工贸部长:对俄天然气限价不能解决欧洲能源危机

当地时间9月7日,捷克工贸部长约瑟夫·斯克拉表示,捷克希望将限制俄罗斯天然气价格一事从9日的欧盟成员国能源部长会议的议程中除去。斯克拉认为,对俄罗斯天然气限价更像是对俄罗斯进行制裁的“政治工具”,而非解决欧洲能源危机的方案,“我们目前不打算制定进一步的制裁措施,而是要解决能源问题”。
七国集团对俄石油“限价”影响几何

七国集团对俄石油“限价”影响几何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日前发表声明称,七国集团已就对俄罗斯石油价格实施限制达成协议,期待在未来几周内最终确定价格上限的具体实施方案。七国集团将寻求建立一个更广泛的联盟,敦促所有国家承诺在不高于价格上限的情况下进口俄石油。
欧盟拟对俄天然气限价,或为目前价格的20%,俄威胁断供

欧盟拟对俄天然气限价,或为目前价格的20%,俄威胁断供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7日表示,将提议对俄罗斯天然气价格实施限制,以削减俄罗斯的财政收入。不过,在能源危机愈发严重的背景下,欧盟的这一提议遭到部分国家反对。
俄对华天然气出口,以卢布和人民币50∶50比例结算

俄对华天然气出口,以卢布和人民币50∶50比例结算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 张旺 柳玉鹏】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7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天表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公司)和中国合作伙伴已决定以卢布和人民币50∶50的比例支付天然气供应费用。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