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能够全面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1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400万千瓦,同时,随着扩大峰谷价差、明确补贴政策、对大型新能源基地项目强制配置储能设施等配套政策的落实,预计到2030年新型储能市场将达到万亿元级。
“我国在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方面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面向世界能源科技竞争,支撑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加快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机不容发。新型储能是催生能源工业新业态、打造经济新引擎的突破口之一,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加速新型储能产业布局面临重大机遇。”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方案》聚焦六大方向,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包括强化技术攻关,构建新型储能创新体系;积极试点示范,稳妥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化进程;推动规模化发展,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新型储能市场化步伐;做好政策保障,健全新型储能管理体系;推进国际合作,提升新型储能竞争优势。
《方案》提出,开展不同技术路线分类试点示范。重点建设更大容量的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等储能技术试点示范项目,推动火电机组抽汽蓄能等试点示范,研究开展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试点示范。拓展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应用领域,开展依托可再生能源制氢(氨)的氢(氨)储能、利用废弃矿坑储能等试点示范。结合系统需求推动多种储能技术联合应用,开展复合型储能试点示范。
吴琦认为,推动新能源有序开发利用和新能源替代,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内在要求。但由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具有不可预测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会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冲击,提升电网对新能源发电并网消纳能力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需加快发展新型储能,提升电能质量,平滑功率输出,促进电网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