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涨价了,别急,油车也会跟着涨

2022-03-25 10:37  浏览:  

一直以来,关于买油车还是电车的抉择一直存在:

上班通勤,该买油车还是电车?家里第一辆车,该买油车还是电车?考虑置换,该换油车还是电车?

基于使用场景和心理价位承受能力、保值率等多方面因素,加上对购车成本和使用成本的接受程度不同,买油车还是电车,多年来一直是一个让人纠结的话题。

最近两周,几乎每天都有电动车涨价的消息,就在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微博中更提到,“不涨的都是因为还没谈好。”

李想微博下,有人留言:新能源随便一涨都是1万-2万,2万元按照10块钱一升油计算,都能加2000升,按照50L的油箱来算,能加40箱。

还有人说,去年下半年的油车提车价比上半年平均涨了10%-15%,油车优惠力度减少,也相当于变相涨价,这个幅度比电车高多了。

从使用成本维度看,威马创始人沈晖在微博上算了一笔账:按照加油50升计算,要花费超过450元。450元油费可以为电动车充电好几个月。按照5年10万公里计算,智能纯电汽车所消耗的电费比油车油费能省大概8万多,差不多等于四个LV或爱马仕入门款包包了。

图源:沈晖微博

有趣的是,当电动车厂家在拼命利用油价上涨来推销电动车时,面对一家接一家的电动车企业宣布涨价,燃油车企业却并没有趁机造势,而且,如果你去4S店里逛逛,优惠还收窄了。

涨价,用户的算术题

身在郑州的小张最近收到了比亚迪销售发来的电动车调价信息,催促他赶紧下订锁定调价前的价格。

去年此时,他就开始逛店对比,20万以内的预算,经销店都有搞价格的余地,他觉得优惠的空间还很大。随着去年下半年郑州一场暴雨以及疫情反复,购车的行程被搁置,今年再看,同样的电车和油车都比去年贵了。

“电动车保费也涨了,油价也涨了。”小张发现,增长的不止是购车成本。

一直犹豫买电动车还是油车的小张更焦虑了。

郑州不在限购城市之列,但是因为交通拥堵和空气质量问题,实行机动车尾号限行政策,不限购但是限行,就催生出了不同的需求。

开电动车可以不用限号,家里两辆燃油车也同样可以更大程度的避免限行,加上购车成本、使用成本和对驾驶体验的多重考虑,问题也就来了。

如果加上油车使用成本上涨,电车购买成本上涨,那到底买啥?想必这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函数问题了。

而诸如郑州这样限行不限购的城市,实际上要比限行限购城市更多,因此需求也就更复杂。

燃油车也有成本上涨压力

燃油车为什么优惠少了?

去年整个行业缺芯困扰的不止对新能源汽车,传统燃油车同样饱受困扰,生产和销售节奏都受到影响。

今年年初,长安汽车华东战区总监蔡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芯片问题仍在影响汽车行业,一方面,缺芯导致产量不足以满足消费者购买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制造成本带来了更大压力。据蔡益介绍,整个汽车行业使用的芯片平均涨价高达20倍。

同时,俄乌冲突也为跨国车企的全球市场业务带来一定不确定性,大众、宝马都表示对其全球供应链造成了一定影响。

国内疫情也正在影响着汽车企业的生产节奏。3月,位于沈阳的宝马大东工厂和铁西工厂都面临暂时停产,一汽集团位于长春的五大工厂也都暂时停产。

缺芯、疫情依然在影响着燃油车生产,从生产制造成本来看,燃油车其实同样有压力。

但是,从财务数据看,燃油车生产企业受到的成本冲击并不大。从已经发布2021年财报的奔驰、宝马、吉利等品牌来看,尽管在过去一年均存在着交付不稳定的情况,但是财务指标依然保持着增长节奏,这也说明,传统品牌在盈利模式和抗风险能力上,仍然具备一定的优势。

比如,在吉利的财报中,就提到了授权收入已经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技术输出也成为吉利汽车未来利润来源的重要和持续的方向,也就是说,去年吉利依靠CMA和浩瀚架构进行的一列合作,已经为吉利带来了利润。

事实上,无论是原材料成本上涨,还是油价上涨,亦或是疫情对市场需求的影响等等,多重因素叠加,最终考验的是车企的抗风险能力,和面对多重打击之下的承压能力,以及供应链管理、成本管理以及盈利模式等。

传统渠道终端价格调控机制

如果说保持盈利是燃油车不涨价的原因,也不全面。

在中国汽车市场这过去几十年里,从来只听过“官降”,没听过“官涨”,或者说,指导价下调,那一定是大张旗鼓,但是有没有涨价呢,其实也不是没有。

燃油车生产厂商因为产品线众多,渠道网络庞大,生产成本的上涨无法简单地依靠调整价格解决,普遍做法是改善销售流程,调整销售政策。

传统4S店的经销商授权模式,对于价格的调控有很多手段,调整返利模式、促销政策,压库或者收紧库存,都能起到价格调控的作用。所以,燃油车虽然没有“官涨”,但是优惠收紧,甚至加价提车,就相当于变相涨价了。

价格是市场调节的重要手段。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传统燃油车市场的产销相对灵活,前期的芯片短缺,也没有出现传统燃油车的价格暴涨,而是用经销商的经销制优势化解,渠道经销商有很强的价格调节能力,实现成本和供给变化下的需求稳定。

这或许也是面临外部环境和供应链突然变化,经销商模式相比于直营模式所展现出的优势。

但是,供不应求,或是优惠降幅收窄,并不意味着经销商的日子过得好。只不过他们并没有以直接官宣涨价的方式来刺激终端用户。

有经销商告诉品驾,去年6月以前,是经销商们普遍感觉较好的一段日子。控制下的疫情对各区域市场影响较小,市场需求也在回升。

去年6月开始,芯片供应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导致终端售价也开始回升。

乘联会的数据也显示,从去年5月开始,正常的促销加大的趋势就逆转为促销收缩的特征。去年8月到今年1月的促销下降幅度尤为明显。

数据图源:乘联会

优惠收窄,除了厂家收窄政策,也有终端市场乏力的原因。有经销商告诉品驾,今年1-3月,整个终端还没有缓过劲儿,尤其在今年3月,因为疫情导致的门店暂时歇业,都造成了终端成交量的下滑,厂家也在收紧促销政策。

但是,经销商为了维持销量,并不会严格按照厂家的政策收紧。“一款车厂家促销往回收了8000元,我们只敢收5000元。3000元的差额我们自己担。”

所谓批售倒挂的渠道问题,只是降低了程度,而非因供货不足而消失。

更重要的是,在经销商看来,电动车和燃油车之间的竞争,实际上还是使用成本的竞争,因为电动车涨价,导致需求倒向燃油车的趋势并不明显。

所以,这也是燃油车市场并没有借电池成本上涨而制造营销契机的原因。

现阶段看,只是因为整个市场都不好过,油车“涨价”,也就成了必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十巨头,中企占六个!

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十巨头,中企占六个!

近日,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 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95.1吉瓦时,同比大涨93.3%。排名前10位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LG 新能源、比亚迪、松下、SK On、中创新航、三星 SDI、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其中,中企不仅稳占6席,而且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0%,全球市场占有率全部实现提升。
比亚迪突传大消息 洽购6座非洲锂矿?影响有多大?4月销量数据猛增3倍

比亚迪突传大消息 洽购6座非洲锂矿?影响有多大?4月销量数据猛增3倍

在全球汽车电动化大趋势下,锂矿资源成为各大巨头争先布局的目标。5月31日,有媒体报道称,比亚迪正在洽购6座非洲锂矿,可满足其未来十余年电池需求。
2025年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全力推动海南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省

2025年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全力推动海南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省

5月24日,海南智能电网综合示范省建设成果总结会暨海南自贸港新型电力系统推进会在海南琼海召开,全面总结海南智能电网综合示范省三年建设成果,安排部署下一阶段海南自贸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工作。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苟峰,南方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允鹏,海南省发改委副主任颜人才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小米汽车:三项自动驾驶领域专利曝光

小米汽车:三项自动驾驶领域专利曝光

近日,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小米汽车)再次公开三项自动驾驶领域相关专利。
特斯拉、上汽大众工厂将继续闭环生产至6月10日

特斯拉、上汽大众工厂将继续闭环生产至6月10日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和大众汽车计划使其上海工厂的工人继续闭环生产至6月10日,尽管上海市政府宣布从6月1日起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