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重要的客户明确提出来价格红线,超过了一定的价格就做不下去了。” 亿纬锂能的刘金成直言。
作为动力电池的上游材料商之一,亿纬锂能也感受到了压力。
在上周末举办的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有关电池以及原材料涨价的现象级问题,成为车企、供应商、机构讨论的一个焦点,这成为新能源行业发展路上一个巨大的障碍。
孚能科技高级副总裁兼董秘张峰在会后表示,目前动力电池涨价都已经完成,基本都在25%以上。
此外,张峰还透露,部分企业目前正在和一些客户磋商,针对从今年1月份到3月底的价格涨幅和客户进行分摊,现在正在进行第二轮涨价的磋商。
电池组件的涨价向下传导到终端,最痛的就是尚未盈利的新能源车企。本就处于低利润的高速发展初期,现在还要跟电池这个“吞金兽”抗争。这次的百人论坛上就能听到诸多车企对此的“吐槽”。
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说,“今年电池供应仍有比较大的挑战,涨价的比例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还正在沟通。”他也透露,今年会将主要的产能放到更高毛利的车型上去。
此前3月19日,理想CEO李想在微博发文称,“今年二季度电池成本上涨的幅度非常离谱”。会上李想也表示,“碳酸锂的成本可能就 3-5 万元,不应该那么贵,这是暴利,但是就拿石油来讲,石油的价格不是按照成本走的”。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也说,当前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是行业需要克服的挑战。
其实,电池价格的压力要追溯到上游原材料的上涨。
电池原材料中最关键的三个金属——锂、镍和钴价格持续飙升。其中,公开数据显示,碳酸锂价格从年初 5 万元一吨上涨到年底的 50 万元一吨,一年时间价格上涨了 10 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百人会上表示,“碳酸锂居然可以在去年一年当中增长10倍!”他指出,要对锂等原材料交易市场进行市场管理。
这意味着,上游电池原材料的涨幅,即将触及到行业能承受的最大阈值。而针对原料市场的价格紊乱,有专家阐述了其中的原因。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日前接受采访时称,本轮原材料价格超常规上涨,背离了正常供需关系,不能简单归结为供需矛盾,属于非理性上涨,其背后有推手,可能有人囤货居奇,人为借机炒作,其背后有某些资本力量在助推,想借机大捞一把。
陈士华指出,哄抬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破坏性极大,与国家发展战略背道而驰。中企协已向主管部门提交应对建议,国家主管部门明确将坚决重拳打击。
近日,工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专门组织座谈会,听取汇报收集信息,为出台政策做准备。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也在会上表示,将适度加快国内资源开发进度,坚决打击囤积居奇、投机炒作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化协作,共赢发展,推动关键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
同时,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要将加强锂、钴、镍等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抓好保供稳价,加快构建开发采购并举,国内国际互济的多元化资源保供体系。
虽然电池原材料有存在投机倒把的行为,不过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源于近年来新能源车需求的飞速上涨。供需关系的不匹配给“倒爷”扰乱市场赚差价的机会。除了加强对市场的管控,从源头扩大供给才能最终缓解涨价问题。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恐慌性库存储备带来的锂资源需求放大是暂时的。随着伴随碳酸锂供应能力提升及开采量提升,电池回收产业逐渐壮大,预计2-3年后,锂资源将恢复供需平衡。
对于如何提高电池材料供给,参会的个代表也提出了来研发新材料、加强回收等方面见解。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提升电池材料供给水平,要围绕资源开采冶炼、电池技术研发创新和回收利用系统建设。
他同时表示,应对锂、镍等原材料交易市场进行管理、畅通国际物流渠道,保障全球动力电池材料供应。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强调,要巩固锂离子电池技术和产业优势,加快发展钠离子、无钴、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促进电池技术和材料多元化,建设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有效缓解稀土等稀缺金属资源供给矛盾。
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认为,到2025年,中国的碳酸锂需求量预计为60万吨左右,而未来五年,随着江西、四川和青海锂矿资源开采量提高以及电池回收技术的进步,进口锂资源需求量将会大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