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建筑业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

2022-03-30 11:21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浏览: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同时也存在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建造方式粗放等问题。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约为50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0.6%。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部署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质量、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加强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等九大任务,为建筑领域节能降碳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指引。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建筑能耗占全国终端能耗的比例是10%,现在已经跃升到23.1%,建筑的能耗还会持续增长。”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倪江波表示,随着城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未来我国建筑存量还会大幅增加,建筑能耗和碳排放量仍将有较大幅度增加,未来建筑领域还将释放巨大的节能降碳潜力。

从用户端发力 系统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对于绿色建筑的低碳效应,倪江波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形容。在他看来,作为全面展现绿色性能的终端建筑产品,绿色建筑就是建筑的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方向和实施载体,应当积极开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零碳等高节能减碳水平的绿色建筑试点示范,引领规模化推广。用绿色建筑统筹绿色建材生产与应用以及建筑建造、使用、维修、改造、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过程的节能减碳,促进绿色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

“坚持系统思维、从用户端发力,建筑业可以为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倪江波表示,比如建材,一是大力推进少用建材,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转变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传统粗放方式,严格管控建筑拆除,倡导绿色化改造,减少新建建筑量;二是推广使用绿色建材;三是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加快推动建材循环利用。

倪江波表示,应发挥建筑星罗棋布分散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光热、地热、空气热能、水源热能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发展分布式建筑区域可再生能源应用。我国建筑屋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开发建设屋顶乃至建筑墙面等分布式光伏潜力巨大。

以科技创新为抓手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走深走实

“这是一座会‘呼吸’的大楼。”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自豪地表示。作为三星级绿色建筑,建科大楼将共享共生理念贯穿从设计到运营的全过程,应用了约40项绿色技术措施,包括被动式节能设计、自然采光通风、人工湿地、立体绿化、风光互补节能、光电幕墙、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等,以最低的资源消耗营造了安全、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修复生态环境,从而实现花草虫鸟与人的和谐共生。

与深圳地区同类型的办公大楼相比,建科大楼每年可减少运行费用约150万元,其中相对常规建筑节约电费145万元、节约水费5.4万元、节约标准煤610吨,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600吨。

像建科大楼这样的绿色建筑并非个例。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从2012年的2%大幅提升至2020年的77%。建筑节能占比65%的节能目标已基本普及,部分省市已经定下了建筑节能75%的目标,从而对建筑材料、部品、施工工艺工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秘书长吴景山坦言,随着传统的建筑能源供应结构与应用方式发生革命性转变,建筑领域全行业企业需要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引导整个建筑绿色低碳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比如建筑节能改造的外墙保温材料厚度已经达到15厘米至18厘米。如果进一步提升节能标准,墙体穿的‘棉袄’可能要更厚。这样一来,保温层脱落、易燃的风险也将加大。未来,还要积极研发相同保温效果但更轻薄、防火性能更良好、使用寿命更长的外保温材料。”吴景山表示,除了保温材料,高效节能门窗、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等建材以及装配式建筑连接处防水等,都需要依赖更强大的技术支撑,从而提高建筑的能效。

建立长效机制 突破绿色低碳发展瓶颈

在吴景山看来,要进一步推进建筑节能降碳,首先,要加强节能降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构建全过程绿色低碳建造技术体系;其次,要统筹推进新型建造产业供应链协同发展;再其次,要推动智能建造产品和技术应用,提升工程建造智能化水平;最后,要利用创新技术手段,将地热、太阳能等转换为可以储存利用的能量,使建筑产生的能量超过其自身运行所需要的能量,打造产能建筑。

“技术创新要深入到绿色建筑产业的‘毛细血管’,不仅仅是‘高大上’的研发迭代升级。”倪江波认为,要重视基础工作,加大基础应用技术、材料技术等的研发投入,提升基础工作的品质。此外,绿色建筑领域一线人才仍然较为匮乏,比如发展装配式建筑,对掌握建筑信息模型、吊装、焊接等技术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快速增加,要加紧建立绿色建筑人才培养和发展长效机制。

目前,我国31个省区市已出台了“双碳”的相关规划或行动方案,绿色建筑的发展正当其时。但与此同时,推进绿色建筑还依旧面临一些瓶颈:社会对建筑节能重视程度仍然不高;城乡建设领域“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粗放式建设方式有待转型;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在城镇与农村之间、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中德合作天津首座零能耗建筑开工!

中德合作天津首座零能耗建筑开工!

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认证,中国建筑界协会颁证的天津首座“零能耗AAA级装配式”建筑——“中德生态城展厅”,日前已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北京市:2025年副中心超低能耗建筑将达100万平方米

北京市:2025年副中心超低能耗建筑将达100万平方米

副中心将大力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品质化发展,到2025年,副中心超低能耗建筑将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北京市政协人资环建委日前组织委员、专家调研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情况。
BIPV成刚需,“箭在弦上”何时能发?

BIPV成刚需,“箭在弦上”何时能发?

纵然BIPV是片“蓝海市场”潜力无穷,但作为新兴领域发展依旧不完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2022年,事关BIPV市场,又一重磅政策落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以下简称“《通用规范》”),自2022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德合作天津首座零能耗建筑开工!

中德合作天津首座零能耗建筑开工!

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认证,中国建筑界协会颁证的天津首座“零能耗AAA级装配式”建筑——“中德生态城展厅”,日前已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站上风口 多技术路线角逐BIPV市场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站上风口 多技术路线角逐BIPV市场

3月30日至3月31日,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概念指数先扬后抑。尽管这一走势并不尽如人意,但作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板块下重要的细分领域,从趋势上看,BIPV概念指数已较一年前上涨了逾40%。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