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磷酸铁锂将主导全球3TWh锂离子电池市场

2022-03-31 09:20  浏览:  

据 Wood Mackenzie Power & Renewables 发布的对锂离子电池制造业的新分析,预计到2028年,磷酸铁锂 (LFP) 将成为超过镍锰钴 (NMC) 的主要电池化学成分,到 2030 年,全球市场的需求量将超过 3,000GWh。

亚太地区将继续引领市场

增加最多产能的前两家制造商是宁德时代和韩国的LG,仅宁德时代就计划到2030年在线拥有800GWh的年产能。而在2021年排名前15位的生产商就有200GWh的新生产线运行,到去年底累计产能达到600GWh。

迄今为止,中国的制造商全面宣布计划建设超过3,000GWh的产能。因此,亚太地区将继续引领市场,全球已宣布到2030年将有 5,500GWh的制造能力在300家工厂投产,但届时欧洲和美国将开始蚕食其份额。

根据Wood Mackenzie预测,虽然全球90%的电池制造在亚太地区,其中大部分在中国,但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下降到69%,届时欧洲将占据20%的份额。

据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 计算得出,到2030年,欧洲将有18家不同的生产商建立27家超级工厂,届时产能将达到789.2GWh,占全球总市场的 14%。

飙升的需求

与Wood Mackenzie一样,清洁能源协会 (CEA) 注意到LFP和NMC电池之间的竞争动态升温。两家公司都指出,安全优势、较长的生命周期和较低的成本已导致电动汽车制造商开始接受在采用LFP电池时以较低的能量密度进行权衡。

LFP已被固定电池储能系统 (BESS)部门所接受,其中能量密度往往不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CEA 表示,在中国制造商销售的电池中,LFP的销量超过了NMC,其市场份额全年增长:用于EV和ESS的100GWh锂电池中,44%是NMC,其余大部分是 LFP。

与NMC更成熟的市场技术相比,LFP 的优势使其在电力和能源应用中成为有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电池市场的供应链问题在2022年不太可能缓解,特别是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和持续的原材料商品紧缩导致电动汽车需求上升。

近80%的锂离子电池需求来自电动汽车市场,为应对燃料成本上涨而推出的零排放运输政策正在导致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猛增。尽管如此,预计今年还会有更多新工厂发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动力电池回收“废料”价格贵过新货

动力电池回收“废料”价格贵过新货

近期,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出现涨价潮,不仅锂、镍等原材料价格以近10倍不等的幅度猛涨,连废旧电池的价格也在暴涨,甚至出现“废料贵过新货”现象,这让中游材料厂和电池厂利润承压的同时,也引发新能源车行业全面涨价。
谁来管管动力电池原材料疯狂涨价这件事?

谁来管管动力电池原材料疯狂涨价这件事?

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中,新能源车企纷纷涨价令消费者叫苦不迭。在终端车型产品普涨3000元至30000元的背后,是电池原材料价格过去一年间的飞涨。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从2021年初到2022年三月,正极三元锂材料均价从12.4万元/吨上涨至36.8万元/吨,涨幅高达196.8%;涨幅更为离谱的磷酸铁锂材料均价由4万元/吨飙升至16.2万元/吨,涨幅为305%。电池企业、车企与产业管理部门三方各有苦衷也各有见解。
投建5万吨磷酸铁锂!又一上市公司跨界收购入局新能源赛道

投建5万吨磷酸铁锂!又一上市公司跨界收购入局新能源赛道

据悉,西陇科学已与云南省水富市政府积极沟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公司拟通过盈和新能源在水富市设立全资子公司“云南盈和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用来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该项目尚处于前期能耗指标审批、环保及建设用地解决方案论证阶段。
“芯慌慌、锂茫茫”下 2021年8家上市车企仅三家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

“芯慌慌、锂茫茫”下 2021年8家上市车企仅三家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

截止3月31日,在已发布2021年财报的8家A\H股上市整车企业中,长城汽车、东风汽车集团、广汽集团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2021年全球汽车市场普遍面临产业发展核心资源短缺、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和反复不断的疫情,汽车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在经受着多番考验。
万家企业“抢破烂” 千亿动力电池回收战提前开打

万家企业“抢破烂” 千亿动力电池回收战提前开打

“2020年我去江西调研时,大多数回收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湿法工厂因亏损陷入停产泥潭。”北京赛德美董事总经理赵小勇告诉记者。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年后形势突变:仅2021年,就有1万多家新注册企业争相涌入,原本冷清的动力电池回收赛道一下子变得拥挤不堪。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