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有序推进水电核电重大工程建设。建成投运福清6号、红沿河6号、防城港3号和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等核电机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动新的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设。
核能发电具有清洁、稳定、高效的独特优势,综合来看,是目前唯一可大规模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基荷电源,是我国兑现减排承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的必然选择。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3台(不含台湾地区),额度定装机容量为5464.695万千瓦,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3%。其中2021年1-12月全国共有4台核电机组首次装料。2021年1-12月全国累计发电量为81121.8亿千瓦时,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4071.41亿千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5.02%,比2020年同期上升了11.17%;累计上网电量为3820.84亿千瓦时,比2020年同期上升了11.44%,2021年1-12月,全国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7777.85小时。
与燃煤发电相比,全年核能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11558.0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0282.09万吨、二氧化硫98.24万吨、氮氧化物85.53万吨。
我国在运核电机组
而且就在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表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深化能源技术装备领域合作,重点围绕高效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发电、先进核电、智能电网、氢能、储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开展联合研究及交流培训。
据预测,到2030年,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将新建上百台核电机组,共计新增核电装机1.15亿千瓦。每出口1台核电机组需要6万余台套设备,有200余家企业参与制造和建设,可创造约15万个就业机会,单台机组投资约300亿元。华龙一号的建设就带动上下游产业链5300多家企业,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转型升级机遇。而且通过出口核电站,可以积累我国建设和运行维护新型核电站的经验和技术,培养相关技术人才,为将来我国建设成熟的第三代、第四代核电站打下基础。
目前来看,核电对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有着特殊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而且我们也可以借此摆脱长期以来依赖煤炭发电的局面,促进电力结构更加优化,环境更加优美。而且,核电大多数是1000MW的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效率高,可利用小时数长,发电量大,现在55台在运核电机组就能满足全国5.02%的电力需求,那么未来只要建设数百台百万千瓦级别的核电机组搭配数量庞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就完全可以在发电领域实现碳中和。
根据中国核电2021年年报显示,目前我国国内建设一台第三代技术的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大约需要200亿,是同等装机容量火电机组的5倍。而目前国内核电上网标杆电价为0.43元/千瓦时,比火电高,但具体实施来说施行的是一厂一价,真实上网电价一般略低于标杆电价。
目前来看,核电发电成本包括燃料、折旧、人工为核电企业主要运营成本项,此外还有乏燃料处理费、维护费用等。其实本身核电燃料及运行成本并不高,根据中国核电的年报显示,其毛利率高达45%左右,而且常年非常稳定;另一家核电巨头中广核的毛利率略低,但也能达到37%左右。核电成本主要是初次建设费用高,但是随着运行年限加长,折旧费减少,相应地发电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目前中国核电的净资产收益率约为10%,投资回报率在合理范围内,而且年限越长利润越高。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煤炭价格高涨,而且屡创新高,火电企业陷入巨额亏损当中;国际油价一路飙升,导致国内燃油车市场萎缩,新能源汽车销量暴涨。当前我国对电能的需求非常旺盛,在火电亏损,新能源发电难堪大用的当下,所以现在正是核电发展的最佳时机。
目前,我国规划的核电项目均位于沿海地带,包括辽宁红沿河核电二期、辽宁葫芦岛徐大堡核电站、福建漳州核电站、广西防城港核电二期、浙江三澳核电、广东太平岭核电、海南昌江核电、山东石岛湾核电、江苏田湾核电站等,而且随着《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下发,随后核电建设将进入快车道。这对于以重工业和燃煤发电为主的辽宁和山东来说将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