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引导企业加快改造升级,推进供电煤耗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上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十四五”时期,内蒙古全区机组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5克标煤/千瓦时;湖南省推进供电煤耗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上煤电机组改造升级……近期,多个省份陆续公布“十四五”煤电机组节能改造“任务清单”。
各省份在清单中提出的任务目标积极响应了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去年发布的《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下称“1519号文”)所提出的“到2025年,全国火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下”的目标。
随着先进高效机组占比提高和节能提效改造深入推进,近年来我国煤电平均供电煤耗持续下降,但后续的降耗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相关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我国煤电行业平均供电煤耗降幅呈现收窄趋势——“十二五”累计降低18克/千瓦时、“十三五”累计降低9克/千瓦时、近三年年均降低1克/千瓦时。那么,“十四五”期间如何再攀高峰?
目标可行
1519号文指出,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供电煤耗为305.5克标准煤/千瓦时,比2015年下降9.9克/千瓦时,比2010年下降27.5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64.5克/千瓦时。
以2005年为基准年,2006年-2020年,因供电煤耗降低累计减少电力二氧化碳排放66.7亿吨,对电力二氧化碳减排贡献率为36%。
那么,到2025年,全国火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下,这一目标的完成是否可期?“难度并不大。”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研究员黄中向记者直言。
江苏某煤电厂工作人员同样认为,以1519号文为依据,综合考虑机组类型、服役年限以及区域特点、电热负荷等情况,“因地、因机施策,实现‘全国煤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0克/千瓦时以下’的目标是切实可行的。”
“以我所在的电厂为例,2018年煤耗305.32克/千瓦时,通过技术改造等优化措施,煤耗持续下降,2021年已降至290.14克/千瓦时,创历史最好水平。”上述工作人员说。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经过这几年的上大压小,我国平均供电煤耗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高于美国、欧盟,但距离日本还有一定差距,这与当前日本全是大机组没有小机组有一定关系。
降耗进入“深水区”
虽然目标可期,但要实现仍需要“过关斩将”。
黄中告诉记者,随着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比重逐步提高,虽然我国单机效率、污染物控制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同时还有大量的亚临界以下参数机组,亟待降低煤耗。
据中电联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30万千瓦级亚临界机组893台、装机总容量2.87亿千瓦,60万千瓦级亚临界机组共149台,装机总容量0.91亿千瓦,二者占全国煤电机组比重34.58%,这些机组能耗相对较高,机型复杂、技术改造范围和投资较大。
“前几年上大压小都是集中由央企完成的,执行程度高,现在剩下的小机组大多为自备电厂拥有,地方保护、企业生产需要、改造成本高、投资回收周期长等种种复杂原因导致这部分机组关停转难度非常大。”上述专家说。
节能降耗、供热、灵活性改造项目投资大,加之在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负荷率较低、调峰增加、掺烧劣质煤等不利因素常常导致燃煤机组偏离设计工况运行,“特别是在深度调峰、频繁启停的运行环境下,机组运行经济性大幅降低,机组改造投入产出比低,对节能减排工作开展造成不利影响。”上述江苏煤电厂工作人员表示。
政府引导与企业攻关示范要形成合力
那么,“300克/千瓦时以下”供电煤耗目标该如何实现?
政府应发挥重要引导作用。“建议有关部门出台节能、供热和灵活性改造管理办法,明确原则目标、范围内容、工作流程和各责任主体的权利义务,制定明确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将其作为评价与监管依据,确保改造工作技术合理、方案科学、数据准确、测算透明。”黄中说,同时建议有关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组织制定节能降耗技术规范及标准体系,明确各类改造技术的适用范围、改造条件等,提供全面客观的评判依据。
“在实现全国火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下大目标的前提下,还需要对部分省份、部分承担特殊任务的机组进行煤耗豁免。”黄中进一步指出,如对燃用矸石、煤泥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和掺烧城市污泥、生物质的锅炉放宽标准限值,不搞“一刀切”,避免单纯为了降低煤耗而进行无效改造,减少资源浪费。”
与此同时,“各煤电企业需要尽快转变观念,改变电量为王的传统观念、树立以服务为王的新观念,着力提升煤电支撑电网供电的服务水平,强化煤电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保供价值。”上述江苏发电企业工作人员同时建议。
“煤电企业也应加大节能降碳科技攻关和示范应用力度,布局一批节能降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高效节能产品设备,淘汰落后低效设备。”上述江苏发电企业工作人员认为,如当前供热长输技术越来越成熟,工业供汽半径可拓展至30公里以上,各供热机组可借助这一技术积极拓展热用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