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放电都补1毛钱有什么用呢?相对储能的成本来说是杯水车薪。”日前,一位来自陕西某储能企业的员工赵先生联系到记者,称陕西出台的《陕西省2022年新型储能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到,2022年示范项目充电电价按照当年新能源市场交易电价,给予100元/兆瓦时充电补偿,放电电价按照燃煤火电基准电价,给予100元/兆瓦时放电补偿,“这对储能电站的成本投入来说,显得微不足道。”
实际上,储能成本疏导问题一直饱受关注。国家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近期发布《完善储能成本补偿机制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以下简称《机制》),提出研究与各类储能技术相适应,且能够体现其价值和经济学属性的成本疏导机制,或将能够解决赵先生的难题。
《机制》提出,为促进储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参与储能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积极性,引导储能在不同场景下充分发挥对电网安全的调节作用,亟待完善储能政策顶层设计,研究各类储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电力市场化发展阶段的储能成本补偿机制。
在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李臻看来,结合各地资源禀赋以及能源发展的实际需求,各地出台补贴政策的思路和侧重点不同,江苏、浙江、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的补贴主要针对用户侧,而陕西、宁夏、青海、新疆等地主要以新能源发电侧、独立、共享式储能为主。“陕西的补贴针对的是集中式共享储能电站,补贴方式是在充电时在新能源交易电价的基础上降0.1元,放电时以燃煤标杆电价为基础加0.1元,主要明确了独立电站充放电电价的问题。”
“也有主要针对电站运营的补贴。”李臻表示,“现在针对储能的补贴补偿方式主要有电站初投资补贴,电量运营补贴、调峰补偿、容量补偿等。”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储能技术专家楚攀同样认为:“各地补贴差异很大,需要研究相适应且能够体现其价值和经济学属性的成本疏导机制。”
一位发改委专家告诉记者,现在新型储能的商业化模式仍在探索阶段,市场化机制与成本疏导机制仍不完善,多种储能技术与应用场景的界定仍不清晰,“可以说储能技术成熟度与实用性都有待提升。”
楚攀表示,补贴政策出台有利于前期布局的储能项目。“补贴政策短时间内会刺激储能项目的建设,带动装机量增长。《机制》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电力市场化发展阶段的储能成本补偿机制,是为了储能的长期发展。”他认为,储能成本的最终疏导还是需要靠市场化,未来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可以让优质的储能电站获益增加。
李臻告诉记者,“在东南沿海等高电价地区,补贴叠加较高的峰谷价差,用户侧储能将有不错的收益,可以有效缩短投资回收期。”她认为随着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各地将逐步设置门槛,如北京在2021年发布了国内首个储能领域地方性标准,以规范储能项目的落地实施。
目前,新型储能可以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现货市场、中长期市场等,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化,市场机制的设计应能够充分反映不同灵活性调节资源的作用和价值,这将有利于新型储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推动多元化储能技术发展。“储能成本疏导的落脚点一定是市场化。”上述发改委专家表示,《机制》提出加强储能政策顶层设计,开展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应用场景及成本补偿机制研究,也是储能将市场化疏导成本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