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下“新食材” 煤电更减排

2022-05-12 14:00  浏览:  

经过破碎加工的核桃壳,与燃煤一同送进锅炉——国家能源集团河北龙山电厂1号机组吃下了“新食材”。近日,该公司首次实现了燃煤生物质耦合掺烧发电,期间机组各项参数正常。

记者了解到,作为辅料的核桃壳可以改善煤的燃烧特性,减轻锅炉设备磨损。经测算,该厂每年掺烧10万吨核桃壳,相当于等效节约标煤5.7万吨,降低燃料成本1042万元,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万吨、二氧化硫生成量约1600吨。

上述尝试,正是煤电行业想方设法减排的一个缩影。在末端推进节能降碳改造的同时,部分电厂主动另辟蹊径,尝试从源头减少煤耗、降低排放。除了农林废弃物,城市污泥、工业固废等物质也被作为燃料。这些“食材”到底行不行,机组能不能“吃好”?

“食材”更丰富节煤又减排

“推进煤电低碳发展,仅仅依靠机组自身提高效率、降低煤耗远远不够。要想实现更大幅度的碳减排,甚至达到近零排放,还须采用低碳燃料进行替换。”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毛健雄向记者举例,生物质燃料碳排放强度为18克二氧化碳/千瓦时,是煤电碳排放强度的0.018。“生物质在替代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与其生长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可以相互抵消,对环境而言并无新增排放。由此,煤电机组掺烧生物质可实现有效降碳。”

国际能源署煤炭工业咨询委员会近日发布了《低排放煤炭技术助力零碳亚洲未来》的报告,国家能源集团湖北公司燃煤生物质耦合发电项目作为典型案例入选。这是我国首次在大型电站中应用“生物质气化燃气与煤混燃技术”,项目建设设计燃料为50%的稻壳和50%的秸秆。以年运行5000小时预计,每年可以消耗约4万吨稻壳、秸秆,节约煤炭资源折合约2万吨标煤,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万吨。

减排要求不断提高,“食材”也更加丰富。拥有全国首台百万千瓦级燃煤机组的华能玉环电厂,就把目光转向了城市污泥和工业固废。“燃煤耦合污泥发电项目采用湿污泥直掺方式,市政污泥由全封闭输送车运到电厂密闭储仓,经柱塞泵和污泥输送管道直送至磨煤机。污泥一边脱水、一边与碎煤共同磨成粉末、进入炉膛。”据该厂生产部环保专工乐波介绍,除了2套污泥直掺锅炉磨煤机装置,电厂还有4套工业固废燃烧装置,污泥和固废日处理分别达到300吨、150吨,算下来一年可节约原煤3万吨左右。

“新”燃料适应“老”机组运行迎来新挑战

好处显而易见,但复杂的“食材”也给机组运行带来新的挑战。华能长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王一坤告诉记者,多源固废包括草、木、皮、泥、渣等多种形式,而传统锅炉均是针对特定煤种设计,只有符合设计参数的燃料才能确保安全稳定运行。这意味着,必须让“新”燃料适应“老”机组。

“目前包括直接、间接和并联耦合发电三种掺烧方式,各有利弊。以生物质为例,直接耦合是将原料处理成适应现有机组的燃料形态,投资成本最低,燃烧效率几乎与原有机组等同。但该方式超过一定掺烧比例,对锅炉效率和安全性能会产生影响,比如废弃物含有碱金属、氯离子,直接送入锅炉对安全性影响很大,如何实现安全可控很关键。”王一坤说。

“我国大部分电厂采用煤粉锅炉,进入炉膛必须是粉状燃料。换句话说,生物质颗粒也要细到一定程度才能送入。”一位不愿具名的电厂人士进一步称,除了制备要求高,粉状燃料燃点低、挥发分高、易燃易爆,存储也是问题。

还有多位人士提出经济性问题。“在国外,生物质掺烧比例10%-100%的电厂都有。但我国生物质资源以农林废弃物为主,与国外情况不同,直接高比例掺混仍面临技术难题。另外,污泥含有很多杂质,难免对设备造成影响,前端处置也需要一笔支出。采用其他两种方式,系统相对复杂,改造难度大、投资费用高等问题都需要综合考量。尤其是并联耦合发电方式,虽不存在技术风险,但经济性最差。”王一坤表示,若不能保障经济性,电厂“越发电越亏损”,直接影响减排积极性。

科学经济利用还需技术指南

难题怎么破解?乐波讲述了经验:“污泥热值偏低,含水量接近80%,玉环电厂创造性地将污泥掺配点选在磨煤机入口落煤管,自主研发的污泥直掺锅炉磨煤机装置是关键。污泥与碎煤混合后进入磨煤机,没有使用常规的干化设备进行脱水,而是直接通过抽取锅炉尾部高温烟气,把热气输送到磨煤机中吹干污泥,循环利用发电产生的热能。然后,污泥与碎煤都被磨成粉末状,送进炉膛燃烧。”

经粉碎后的皮革、布料等固废也通过输送系统进入料仓。“看起来简单,处置过程包括固废直燃喷嘴、可调喷射器等多项专利技术,背后是反复研究及数十次改进。”乐波表示,在减排二氧化碳的同时,掺烧后的烟尘、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硫等指标,同样低于燃气电厂标准,真正实现了低碳化、无害化。

在王一坤看来,电厂应根据来料物性、机组特点等不同条件,选择真正适宜的耦合方式。比如,掺混物中的重金属、氯及氟元素含量低,耦合比例低于10%,建议选择直接耦合发电,反之考虑间接耦合。“目前,耦合发电的电量监管、污染物排放限值、测试标准等方面仍有缺失,应尽快研究制定符合国情的燃煤电站耦合发电技术指南和规范,对耦合比例、监测指标、排放限值、检测频次等要求进行细化。”

“除了常见的秸秆等农林废弃物,柠条、沙柳等灌木和草类能源植物,也被证明适合用作发电燃料。在那些不宜种植粮食、棉、油的土地,可以种植这些植物,通过科学管理提升生物质资源潜力。”毛健雄还透露了一项利好,“建议根据我国生物质资源情况及利用目标,制定更合理的政策,对燃煤电厂混烧生物质进行约束和支持,建立一体化收、储、运和加工产业链,让掺烧来料像用煤一样方便。”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关于邀请企业参加 “2021 ES浦江环境可持续发展论坛”的通知

关于邀请企业参加 “2021 ES浦江环境可持续发展论坛”的通知

全球气候变暖确定性强,减排控温刻不容缓,自人类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使得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我国是碳排放大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地位不可或缺,“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是中国主动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的大国担当,且对提升国际话语权意义重大。
08-12
荷兰海运业生物液化天然气生产厂进入建设阶段

荷兰海运业生物液化天然气生产厂进入建设阶段

荷兰公司Attero、Nordsol和Titan已为其生物液化天然气项目 FirstBio2Shipping 达成最终投资决定(FID),该项目现已进入建设阶段。
11-21
江苏累积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10.7亿平方米

江苏累积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10.7亿平方米

11月17日,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的第十五届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大会在南京举行。会上公布,截至目前,江苏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99%,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10.7亿平方米、节能建筑面积超过25.6亿平方米。
欧盟2035年禁售化石燃料车协议出炉

欧盟2035年禁售化石燃料车协议出炉

近日,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及欧盟各成员国就修改乘用车和轻型乘用车领域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宣布从2035年起,欧盟范围内仅能销售零碳排放的汽车或卡车,并将推出一套针对交通领域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评估方案,逐步推进道路交通领域的碳减排进程。
11-10
我国生物天然气标准体系初步构建

我国生物天然气标准体系初步构建

“国家标准发布后,解决了产业缺失技术标准的问题,促进了生物天然气行业发展,更落实了2019年国家能源局下发的《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加快制定出台生物天然气系列标准,包括生物天然气产品和并入燃气管网标准的要求。”
11-10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