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首口设计超九千米深井开钻

2022-05-23 14:01  来源:新华网  浏览:  

5月19日,设计斜深达9186米的塔里木油田满深10井鸣笛开钻,向塔里木盆地北部超深地层钻进。满深10井的开钻,标志着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向9000米超深层储藏探索又迈出坚实一步。

近年来,塔里木油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部署,强化“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不断挑战深地极限,成功钻探超8000米深井41口,刷新了一系列国内外纪录,全面掌握了8000米勘探开发技术,在创新中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满深10井作为拓展富满油田超深层油气资源勘探的一口预探定向井,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新疆沙雅县境内。这里地质构造异常复杂,是世界级勘探“禁区”。这口井的钻探目的是进一步探索富满Ⅱ期奥陶系的储层发育情况、含油气性与流体性质,以实现该断裂带勘探发现。满深10井采用四开井身结构,地层倾角大、井斜极难控制,缺乏可参考的邻井资料,钻探风险和施工难度极大。

为保证优质高效完成这口井的施工任务,塔里木油田组织勘探事业部、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工程研究院展开联合攻关,在解决9000米级钻完井工程地质难点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一是通过装备配套升级优化,解决“目的层埋藏超深、超高温、超高压”超过油田现有钻具、作业绳缆的安全负载及井下测量工具的额定工作极限问题。二是通过工程地质泥浆三个一体化,解决区域特殊岩性、压力系统复杂导致的井下故障复杂频繁发生、超长裸眼段的安全钻进难度大的问题。三是通过细化目的层井控技术措施与应急预案,有效防控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非均质强、温压系统复杂导致的钻完井漏溢频繁的井控风险。

渤海钻探库尔勒分公司优选装备配置强、员工素质高、施工业绩好的90021钻井队承揽满深10井施工任务,并在生产组织、技术支撑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同时,坚持地质工程泥浆一体化管理,强化现场技术指导,每日组织技术专家开展风险研判,制定钻井技术措施,派驻钻井专家全程督导,确保技术指令精准执行。

塔里木油田已建成我国最大超深油气生产基地,满深10井所在的富满油田是我国超深复杂气藏高效勘探开发示范区。截至目前,这口井周缘钻探的果勒3井、满深301H井、满深5井、满深8井先后在垂深大于8000米地层获得油气发现,带动油田不断挑战深层、超深层发展,引领和推动我国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中国石油莫桑比克科洛尔项目实现首船LNG外运

中国石油莫桑比克科洛尔项目实现首船LNG外运

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当地时间11月13日,随着British Sponsor号海上LNG船汽笛鸣响,中国石油参与的莫桑比克4区项目首批开发的科洛尔浮式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实现首船LNG发运,标志着这个世界级超深海浮式LNG项目实现全产业链运营,成为当前世界油气行业瞩目的重大事件。
塔里木油田超深万亿方大气区累产天然气突破2000亿方

塔里木油田超深万亿方大气区累产天然气突破2000亿方

截至11月11日,位于新疆南部的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之一——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克拉-克深万亿立方米大气区累计生产天然气2005.91亿立方米,为沿线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能源保障。
中国石油巴西深水勘探区块获重大油气发现

中国石油巴西深水勘探区块获重大油气发现

11月1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宣布,该公司和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简称巴西国油)合作的位于巴西桑托斯盆地阿拉姆深水勘探区块的首口探井——古拉绍-1井测试获得成功,进一步证实了阿拉姆区块巨大的资源潜力和开发前景。
11-11
中国石化约1.77%股份拟被无偿划转给中国石油集团

中国石化约1.77%股份拟被无偿划转给中国石油集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1月10日发布公告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拟将其持有的中国石化2137060000股A股股份无偿划转给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按公告发布日的总股本计算,本次划转的股份约占中国石化总股本的1.77%。
我国油气勘探屡获突破 保有资源量普遍增长

我国油气勘探屡获突破 保有资源量普遍增长

近日,我国页岩气超长水平井钻探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一钻井顺利完井,完钻井深7161米。其中水平段长4286米,水平段“一趟钻”进尺4225米,刷新了我国页岩气井水平段最长、水平段“一趟钻”进尺最长两项纪录。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