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能源安全,掘金产业未来,“变动环境下的能源发展与投资高端论坛”圆满收官

2022-05-25 14:23  浏览:  

5月20日,“变动环境下的能源发展与投资高端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高晟财富集团旗下新型高端智库平台晟和研究院主办,采用云直播的形式召开,聚集了能源领域专家、知名经济学家、优秀能源企业高管等各界高端代表,围绕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我国能源产业发展趋势,能源投资机遇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

论坛上,中植企业集团首席资源官兼中植能源集团董事长罗音宇先生致辞,中植能源集团联席总裁陈腾先生、国家发改委国际能源研究所原所长王进先生、著名经济学家杨建龙教授分别发表主题演讲,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能源思想盛会。

罗音宇:顺应能源行业转型升级 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中植企业集团首席资源官兼中植能源集团董事长罗音宇先生在致辞时指出,能源历来是国际争端的焦点,也是大国博弈的重点。未来,能源合作将继续成为大国博弈的缓冲点和平衡点。目前,我国的能源转型和能源短缺持续相互交织。未来,我国的能源转型伴随着能源短缺会成为一种新常态。

罗音宇先生认为,立足我国资源禀赋的实际,目前,在我国没有任何一种能源能够替代煤炭在能源体系中的兜底保障作用。煤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是我国能源的“压舱石”。

中植企业集团首席资源官兼中植能源集团董事长 罗音宇

罗音宇先生介绍了中植企业集团的能源和资源布局情况,近年来,响应中央的号召,中植企业集团加速转型实业发展,实行“金融+实业”双轮驱动,在煤炭、石油、金属和非金属矿业方面深入布局,控股参股了多家矿业公司。为了加强对矿业公司的管控,中植企业集团顺应行业发展周期,抓住政策调整和资源重配的机遇,有效盘活存续项目和开展矿业的并购,做大做强。

2019年8月,中植企业集团先后成立了中植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和中植资源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植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亿元,资源分布在内蒙、山西、贵州、云南等重点产煤省区,已经探明的资源储量超过40亿吨,涉及到采矿权、探矿权超过30宗,包括主焦煤、配焦煤、无烟煤等煤种,涉及的产能每年超过2,000万吨,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也是一年一个大台阶,去年实现利润回款超过12亿元,今年有望再上一个新台阶。中植资源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是50亿元,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300亿元,管理采矿权、探矿权超过20宗,涉及到金、铜、钨、铅锌和砂石等矿种及绿色环保技术驱动和经济利益于一体,是从事矿业技术新升级和市场优势资源整合的综合服务性专业平台。

最后,罗音宇先生表示,依托中植企业集团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的管理团队,中植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和中植资源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家鼓励能源行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引导下,本着“转型升级安全生产,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整合优质矿产资源,建设智能化、标准化矿井,加快建设并努力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矿业集团。罗音宇先生强调,“新冠疫情未来会继续成为影响全球能源市场走向的重要因素,能源的安全供应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尽管2022年全球能源市场风云变化,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我们认为依然充满着机遇。我们看好能源产业,相信能源投资将会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

王进:“双碳”目标下 中国能源的走向如何?

国家发改委国际能源研究所原所长王进先生以《“双碳”目标下的中国能源:挑战、规划与未来》为题,从全球“双碳”目标及争议、中国减排路径与行动、中国能源面临大挑战、“十四五”现代能源规划、未来我国能源担当和使命等五个层面,对当前全球能源的现状、绿色转型发展的必要性、我国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深入分析。

王进先生表示,“十四五”期间,能源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最重要的问题。要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必须解决煤炭能否托底、油价能否缓和、气源如何保障等问题。

国家发改委国际能源研究所原所长 王进

“双碳”目标下,我国煤炭的基础地位是否会发生转变?针对这一备受关注的问题,王进先生指出,煤炭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压舱石”,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尽管化石能源的消费占比走低是一种趋势,但是按照我国能源资源的现状和特点,未来,我国煤炭的主力能源地位仍然不变。

2025年,我国的石油将达峰,石油达峰后,石油和天然气能否被替代?未来,中国的能源靠什么支撑?王进先生提出,要保障中国未来的能源安全,应该关注六点:第一,要全面对外开放,允许民营甚至外资进行勘探开发;第二,要支持、鼓励国内煤炭资源清洁化开发利用;第三,支持能源资源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第四,扩大现货和期货交易权限;第五,鼓励能源、资源进口;第六,建设强大的储备体系。

杨建龙:跨越经济周期 推动能源行业转型升级

著名经济学家杨建龙教授带来了《跨越经济周期,推动能源行业转型升级》的主题演讲,通过对中国能源发展脉络、发展目标和“十四五”规划的分析,提出了我国能源转型升级的路径。

杨建龙教授对我国的经济周期和能源需求周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我国能源需求周期一直在围绕着整个经济周期在不断变化,投资者不要受短期的冲击干扰,投资者的思路应该回到中国能源发展的主线索和脉络上来。”杨建龙教授指出,中国能源发展的第一条主线索是,在“双碳”背景下,中国能源形成的发展轮廓。第二条主线索是,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仍将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增长。中国能源的发展就是在这两股力量的反复博弈和碰撞中前行的。

著名经济学家 杨建龙教授

杨建龙教授指出,我国的能源发展有三个目标:第一,要实现可持续的能源发展,这是“双碳”目标的直接体现。第二,要有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第三,我国的能源要有合理的价格,为整体的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竞争力。

围绕着“十四五”能源战略,杨建龙教授探讨了我国能源发展的趋势。“十四五”规划的核心是,传统能源的转型升级与新能源的发展要双管齐下,同时并重。“碳达峰”阶段,天然气是能源系统低碳化发展的主要支撑能源之一。“碳达峰”目标将加速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其现实大规模经济可供特性,结合发展新格局、油气产业链变革,一方面,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共同成为满足新增能源需求的供应主体,另一方面,天然气将成为替代存量煤炭、石油的主要能源之一,预计天然气产业迎来10-15年的发展窗口期。

陈腾:中植企业集团能源投资蓝图

在论坛上,中植能源集团联席总裁陈腾先生详细介绍了中植企业集团的能源投资蓝图。

目前,中植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经营成果显著,2021年,中植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了利润加回款约12.66亿元,原煤产量达820万吨。

中植能源集团联席总裁 陈腾

陈腾先生还对中植资源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植资源集团”)的资源分布及重点项目进行了详细讲解。目前,中植资源集团的21个矿山项目潜在价值超过1500亿元。其中有潜在价值超过100亿元的小独山、财胜、德勒诺尔、马尔康4个项目;红河等中小型项目潜在价值从43亿元到0.9亿元不等;另外两个砂石项目的潜在价值近100亿元。

最后,陈腾先生还就矿业投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矿业投资不是一个短期的生意,也不是一个短周期的事情,一定要以跨越周期的视角去看待矿业投资。此外,还要找到好的资源,一次性投资到位,并且去持续地发力。中植能源集团的发展思路是,矿业领域是一个重资金型的产业,可能一个矿需要投资几十亿元,10年时间才能达产,但达产之后一年就能实现几亿元的利润,这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投入。因而,矿业领域是一个重资金的模式,一定要采用“金融+投行”的模式。

共话能源发展与投资热点

在嘉宾的精彩演讲后,晟和研究院执行院长汤林弟先生开启了精彩的圆桌对话环节并担任主持人。中植能源集团联席总裁陈腾先生、国家发改委国际能源研究所原所长王进两位嘉宾从《“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出台的背景,到智慧能源,再到能源投资机遇等话题,进行了精彩的剖析和阐释。

能源发展与投资圆桌对话

作为《“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起草者,王进先生谈了规划出台的背景,《“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特别强调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在规划出台前,能源的绿色、经济、安全究竟哪个应该放在第一位,是一个存在很大争议的问题。大家一直认为要把“绿色低碳”放到第一位,也就是把可再生能源放在第一位,那么,煤炭等传统能源就要进一步快速达峰。绿色、经济、安全究竟哪个应该放在第一位,这是《“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出台前大家争论最多的问题。2020年,国内国际形势发生很大的变化,能源面临着价格高、短缺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将能源安全放在第一位,中国的能源结构仍然是以煤炭为主,煤炭在经济运行中的“压舱石”作用没有改变。

围绕着智慧能源的话题,王进先生认为,应该在生产、用户、需求、交易等方面实现智慧化,并实现完整的对接。从生产角度说,要利用现代的互联网技术,真正做到无人开采,这样就可以解决安全问题。煤炭的需求板块、应用板块是一个难题,因为煤炭的用途很广,如何科技化的应用,如何更加高效,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陈腾先生介绍了中植能源集团在智慧能源建设方面的探索,目前,中植能源集团的煤矿正在推进5G智能化建设,积极建设绿色矿山、智慧矿山。

本次论坛上,经济学家、行业学者与资深人士发表了真知灼见,为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让线上观众深入了解“双循环”下经济发展的能源供给与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并对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晟和研究院是高晟财富集团旗下的财富管理新型高端智库平台,研究院立足于“共同富裕”时代背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依托专家力量,联合知名高校及权威机构,开展包括政策解读、专题研究、传承教育、定制咨询、文化传播等业务在内的一体化专业服务,助力家庭与企业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新要求,把握新机遇、新红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11月中国动力煤进口量同比降1.42%,其中褐煤同比增加25.05%

11月中国动力煤进口量同比降1.42%,其中褐煤同比增加25.05%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中国动力煤(其他烟煤、其他煤和褐煤)进口量为2582万吨,同比下降1.42%,环比增长16%。
煤炭日均产量下滑53万吨 年底前煤炭供应有所减弱 煤价能有所回调吗?

煤炭日均产量下滑53万吨 年底前煤炭供应有所减弱 煤价能有所回调吗?

国家能源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2月1-15日,全国煤炭产量1.9亿吨,日均产量1251万吨,全国统调电厂电煤库存1.76亿吨、可用24天。
寒潮对煤炭市场提振作用有限

寒潮对煤炭市场提振作用有限

随着国家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地产支持政策,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推进,社会用电量得到提振;恰逢寒潮到来,南方多地最低气温突破历史同期极值,民用电提高,促使电厂日耗增加。但与上述情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港口和产地的市场煤交易价格却并未止跌企稳,部分贸易商抓紧甩货。
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明年或迎大洗牌

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明年或迎大洗牌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至11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462.8万辆和243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1%和3.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5%。
中汽协:新能源汽车销量或将达到670万辆

中汽协:新能源汽车销量或将达到670万辆

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我国新车销售总量为2430.2万辆,同比增长3.3%。2022年四季度并没有如过去两年一样呈现明显的“翘尾”现象,这严重影响了2022年全年车市的走向。2022年的车市极有可能不及预期,以2680万辆、同比增长3%的成绩收官。其中,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2350万辆,同比增长9.4%;商用车销量约330万辆,同比下降35.3%;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会达到670万辆,同比增长90.3%。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