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学者,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席教授、IEEE Fellow 黄建伟每次出门前,都会想一想,哪一种交通方式最节能减排,“从个人做起,积少成多”。
通过自研的“微瓴”数字化解决方案,腾讯滨海大厦得以对楼内整体环境、空调等实现管控,分区进行控制和节电,以降低碳排放。
在更早的2021年4月,腾讯还成立了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事业部(Sustainable Social Value,SSV事业部),并在其中专门设立了“碳中和实验室”,以多样方式加速低碳技术、产品、模式的创新和发展。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也在能源、工业、出行等多个传统行业,输出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传统产业的节能减排。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并不仅仅是国家战略,也是社会各界的责任,各方都应当合力,推动“减碳生态”的构建与形成。
那么,应该如何形成这种合力?
在6月15日“全国低碳日”来临之际,南方+记者采访多位学界和产业界人士,就碳中和在产业层面的落地进程和路径,展开头脑风暴。
没有一家企业能独立面对减碳议题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社会各界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加速推进“双碳”目标。
部分先知先觉的企业,已经积极通过节能减排等方式助力“双碳”目标。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躬身参与其中,对于产业链上下游而言,减碳过程依然充满了挑战。
首先,企业侧的碳计量非常考验技术。
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席教授、IEEE Fellow 黄建伟就提到,能源网络是一个分布式状态,每一个个体都会产生数据,而数据融会贯通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群智决策。
因此,他一直致力于通过AI技术搭建智能低碳系统,这需要对群智感知、能源众包、机器学习、优化控制等等一系列基础理论有所突破。在此基础上,才能集成碳交易、能源系统、交通系统发展中一系列的关键技术。
广东省碳普惠创新发展中心主任聂兵也谈到,不同部门、行业的数据汇集需要借助平台,减排量核算也需要标准或者方法学的支撑,交易阶段需要交易系统登记和注销系统,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背后都需要数字技术的能力,包括数据的可测量,可计算,可核查,以及信息的安全保障。
从上述专家的观点可以看出,数字技术无疑是企业实现碳中和赛道上重要的一环;而如今AI、5G、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兴起,对推进“双碳”目标又有了新的助力。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能拥有完善的数字化减碳能力。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它们的技术积累可能更多地会聚焦到自身的业务主航道上。
除了技术积累之外,产业链各方对于碳中和的观念,同样也是减碳进程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黄建伟坦言,从企业决策者角度,降碳和企业生产存在一定的矛盾。一方面,企业降碳就要投入技术、或者减少生产,从短期来看,企业降碳动力意愿不足。
技术积累和行动意愿,延缓了产业链中更广泛成员参与到碳中和行动的步伐。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突破,可能并不足够。
“没有一个企业能独立应对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可持续发展需要落实在整个产业链中,通过创新和合作,联动各方协同行动”,黄建伟说。
合力构建减排生态圈
面对“碳中和”这场攻坚战,如何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合力?
在黄建伟看来,应该构建一个大企业有担当,中小企业有动力,创新型企业有成长的格局,共同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要实现这一格局,形成一个大中小及创新企业共同参与的生态圈层,是关键所在。
除了集团层面的投入和探索之外,作为科技企业,腾讯旗下的各业务线也陆续启动了对于碳中和落地的探索。这其中,建设生态也是尝试之一。
腾讯云启创新生态是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旗下面向国内创新企业的孵化与合作窗口。其所运作的“产业加速器”,已经在包括AI、SaaS在内的各产业领域助力创新企业成长。
今年1月,腾讯云启创新生态正式推出了关注碳中和领域的“碳中和加速器”并启动招募。
这背后,是腾讯在碳中和领域实现产业侧更强合力的一个思考方向。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启创新生态负责人庄文磊认为,在碳中和落地的全过程中,大企业不仅需要做好自身的碳中和行动,同时也需要通过自身的探索和能力支持,扩大碳中和产业生态圈,从而形成合力。
他举例称,数字技术可以促进资源使用的智能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工业互联网则可以帮助整个工业流程的数字化再造,来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此前,腾讯云启创新生态已经通过连接腾讯多条业务线的数字技术和商机等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输出给生态中的创新企业,帮助这些企业补足技术,推动碳中和在各传统行业中的落地。
例如,基于腾讯的技术,智慧能源服务商深度智控,以IDC和轨道交通作为切入点,为全行业提供暖通系统的节能优化服务;优也科技和全应科技两家公司,则分别针对钢铁冶金/化工等流程工业和煤炭发电/供暖领域,进行能效优化。
但随着碳中和成为更广泛的社会议题,仅仅通过单点输出技术助力,似乎已经跟不上产业的需求。庄文磊开始思考如何更高效地帮助中小创新企业加入到碳中和整体生态中,来让它们为碳中和的进程贡献更大力量。
“大企业可以在产业层面构建低碳生态圈,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和产业资源的助力,商业模式方面的指导,帮助产业上下游构建全面的碳中和闭环。”最终,庄文磊通过腾讯云启创新生态下的“产业加速器”,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模式。
庄文磊介绍称,首期碳中和加速器聚焦“AI节能减排”“碳中和行业解决方案”和“碳交易”等方向,侧重考察企业在碳排查、碳资产管理、节能建筑、节能设备、新能源、IDC、CCER开发等场景中的执行落地能力。
接下来,腾讯云启将举行碳中和加速器总决选,筛选出30家碳中和领域创新企业,和腾讯来共同探索产业落地与应用。
随着碳中和概念在近年越来越为社会各方所熟悉,产学研各界也逐渐形成了一个明确的共识,即碳中和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社会议题,绝无可能一蹴而就。
基于此,相较于各自为政,碳中和这场“攻坚战”更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如何建立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一个更大的“减碳生态圈”,从而实现碳中和落地的正向循环,是社会各界后续需要深入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