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核电站刚重启就停止运转 韩国欲积极发展核电

2022-06-13 10:26  浏览:  

核能是韩国主要的发电方式之一,目前由于新总统的政策,韩国开始重新加速核电技术的发展,而且SK和三星等韩国工业巨头也正在加强核电业务,开始将重点放在更易于建造的小型反应堆上。
 

据央视报道,韩国一座 80 年代初投入运营的高龄核电机组(古里核电站 1 号机组)日前已经在釜山重新启动,不过仅过了三天,核电机组就停止了运转,引发了韩国民众的高度关注。

韩国核电部门表示,停转是机组内部断路器起火所致,核反应堆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且没有发现放射性物质泄露,但民众仍有疑虑。而为了能够实现碳中和目标,当前韩国政府倡导积极发展核电。

IT之家了解到,韩国首座核电站里核电站一号机组 1971 年在釜山广域市机张郡长安邑开工,后于 1977 年建成,自 1978 年 4 月开始商业运营;二号机组、三号机组、四号机组在八十年代建成。2006 年,该核电站的扩建部分被称为“新古里核电厂”;2007 年,韩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自行研发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

此前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对古里核电站 1 号机组安全情况的调查结果。调查团表示,古里核电站设备良好,包括引起停电事故的紧急备用柴油发电机。发电站方面隐瞒停电事故的原因在于安全意识不够成熟,高层人士缺乏领导能力,并提出了改善方案。但是居住在古里核电站附近的居民称,不能信任 IAEA 调查团的安检结果,并要求关闭古里核电站 1 号机组。

在新任总统尹锡悦表示计划将核能重新纳入主要能源清单后,韩国政府目前正在评估是否需要提前制定新的长期能源计划。

据韩媒报道称,韩贸易、工业和能源部(METI)已经在与相关部门进行磋商,力图在 2022 年三季度制定该国第四个能源基本规划,其中包括新一届政府的能源政策。在文在寅政府时期,韩国主张退役 24 台核电机组,并不再建造新机组,彼时核电在全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为 30%。

尹锡悦曾表示,政府曾计划到 2050 年把核电份额降低至 7%,并在出现能源短缺时从中国和俄罗斯进口电力,即使大规模建设太阳能项目,该计划也是不可行的。他强调,建设核电厂是全球大势所趋,这对减少碳排放和保障能源安全至关重要。作为核电回归的第一步,新政府将恢复目前停建的新荷娜(Shin-Hanul)3、4 号机组项目。

据介绍,韩国新一届政府计划尽可能长时间地运行在运堆群,使核电份额保持在 30%。此外,韩国还拟投资小型堆(SMR)研发。到 2030 年,韩国计划向国外再出口 10 台核电机组,目前韩国已参与捷克、波兰等国的新核电项目招标。

  核电站  小堆  韩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韩企与马来西亚国企签署碳捕集、运输和存储项目协议

韩企与马来西亚国企签署碳捕集、运输和存储项目协议

据韩国媒体8月3日报道,三星重工、乐天化学、GS能源、SK能源、SKearthon等韩国企业与马来西亚国企Petronas于8月2日正式签署碳捕集、运输和存储(CCS)项目协议,该项目主要是将韩国产业园区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后,运输至马来西亚并集中封存。
国际原子能机构:扎波罗热核电站“情况动荡”

国际原子能机构:扎波罗热核电站“情况动荡”

据法新社联合国2日报道,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负责人周二表示,欧洲最大的核电站扎波罗热核电站“情况动荡”。
美国核电站速览

美国核电站速览

在美国,有93个商业核电反应堆机组被许可运行。这些核电反应堆机组为美国提供了大约20%的电力。
华龙一号漳州核电2号机组三台蒸汽发生器全部吊装就位

华龙一号漳州核电2号机组三台蒸汽发生器全部吊装就位

8月2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批量化工程——中核集团漳州核电2号机组第3台蒸汽发生器吊装就位,至此,漳州核电2号机组三台蒸发器5天内全部吊装就位。 其中单台蒸发器从翻转至最终就位最短仅耗时6小时47分,整个吊装过程平稳、安全、流畅,创造了核电史上的新纪录,为后续漳州核电2号机组压力容器吊装以及内穹顶吊装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示范实践和技术支撑。
美众议员:核创新是美国经济未来的关键

美众议员:核创新是美国经济未来的关键

美国国会能源、气候与保护(ECC)特别工作组成员杰夫•邓肯和经济特别工作组成员拜伦•唐纳德7月27日撰写了一篇名为《核创新是美国经济未来的关键》专栏文章,重点介绍了核创新如何在确保美国国家、经济和能源安全利益的同时,在减少全球排放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