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作为“十四五”时期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的九大行动计划之一得到积极推进。
日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正是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探索低碳能源产业发展与推动共同富裕的深度结合之路,既立足长远又聚焦务实,充分体现了全面系统的规划思维和开拓创新的政策视野。
作为“十四五”期间我国风电行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我国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是出于哪些考虑?
秦海岩:“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已具备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推进“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既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集体收入,又能在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目标下优化发展方式,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促进农村能源清洁化转型与替代,兼顾生态文明,走出一条富美乡村的建设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所需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已基本具备。
首先,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随着低风速技术取得突破,我国低风速资源可供开发的资源潜力至少在10亿千瓦以上。同时,风电项目占地面积小,利用边角地、闲置宅基地等闲散土地即可解决,无需占用耕地资源。
其次,风电远程管理模式具备技术可行性。目前技术条件下,风电机组在农村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就近接入电网,实现电能的就近利用与消纳。通过一体化管控平台,还可对分散于各个农村的风电机组进行集中监控,在有效降低运维成本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
再次,风电项目已普遍具备经济可行性。当前,风电产业与技术日趋成熟,风电开发企业在保证合理收益水平的前提下,每年可为村集体提供15万元至20万元固定收入,能够为农村提供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此外,风电项目是新农村建设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完美结合,不仅具有经济与环境效益,而且具备产业溢出效应,可带动当地服务业发展。例如,华能河南汤阴等风电项目,已经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人文历史融为一体,成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旅游景点,真正做到了风电开发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如何具体推进“千乡万村驭风行动”?
秦海岩:推进“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关键是要尽快出台与之配套的具体政策措施,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一套参考路径。
一是建议统筹规划,建立合适的合作模式。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建议以县级为单位统筹规划,统一开发,落实到村。村集体通过土地或者劳动力入股等方式与企业开展合作,风电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资金与技术优势,负责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行维护等工作。
村企合作机制下,村民经专业培训后可参与部分运维工作,还可增加农村就业。
二是建议地方政府年度开发计划向“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项目倾斜。建议地方政府从农村能源清洁化和乡村振兴两个角度,充分发挥“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年度开发建设计划和并网容量中优先考虑此类项目。
三是建议示范先行。建议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组织申报一批示范项目,探索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业模式。由企业和市县政府联合申报,从项目的技术、经济、社会效益以及对地方的贡献度等维度进行评审,通过的项目给予土地、并网接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十四五”时期,我国风电行业将通过哪些方式实现发展跃升?
秦海岩:风电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体能源,是支持电力系统率先脱碳、进而推动能源系统和全社会实现碳中和的主力军。《规划》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多元融合发展的方向和措施,并提出了“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等9项行动和“海上风电与海洋油气田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等18项示范工程。为落实上述任务目标,风电一定要实现发展“破圈”。
一是通过拓展应用场景,在“三北”风电等新能源富集区域打造零碳电力基地,以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绿色电力支援出口产业园区、高载能工业区、制造、数据等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使可再生能源电力成为工业领域脱碳的支柱,并助力东北再振兴和西部大开发。
二是通过联合更多利益主体,与新能源特色小镇建设、区域旅游开发、农村能源清洁化等工程相结合,使风电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条件较好地区,结合“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率先启动“直接惠民”示范工程建设,探索分布式开发应用风电的新模式。同时,建议分散化开发利用风电不计入省里总规模指标控制,鼓励就近开发利用。
三是结合绿色消费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商业模式创新,激活绿色电力消费市场,并结合“能源双控”、“绿色制造”、“绿色金融”等现有机制,推动100%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助力形成宜居宜业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规划》强调要激发创新活力,持续巩固提升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十四五”时期,我国风电产业在创新驱动方面将如何发力?
秦海岩:当前,我国风电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正在加速提升,具备了大兆瓦级风电整机、关键核心大部件自主研发制造能力,占据全球领先的竞争优势。不仅如此,我国还是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已建成一个涵盖风电开发建设、设备制造、技术研发、检测认证、配套服务的成熟产业链,风电设备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规模红利退去,产业的发展只能依赖创新驱动,只有死磕硬核技术才能实现持续引领,只有坚守基础研究和应用示范有机结合,才能推动创新的上升螺旋。为进一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我国风电产业将围绕“风电机组大型化、定制化和智能化开发”等关键核心技术和“大功率齿轮箱和百米级叶片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的持续突破”等关键共性技术进行持续攻关。尤其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产业外部围绕电力网、信息网和交通网的三网融合创新,更是接下来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