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企查查APP获悉,上海快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快卜新能源”)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小米关联公司瀚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股东。据了解,快卜新能源是电动汽车服务商,由百城新能源、宁德时代等共同持股,提供储能、充电、检测于一体的综合电站技术,并开发了“光储充检”整体解决方案。在业内人士看来,小米此次入股意味着联手宁德时代正式进入“光储充检”赛道。
自宣布造车以来,小米频频投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领域。截至目前,已先后投资了近40家汽车产业链以及电池产业链企业。再加上近期新增的充电储能板块,小米新能源又一次拓展了汽车投资版图。
布局“光储充”
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补给站”。“光储充检”集成光伏、储能、快充及电池检测等设备,具有选址灵活、建设周期短及无需改造配电网等特点,相比一般充电站优势明显。宁德时代官网显示,“光储充检”已成为储能系统在用户侧的核心应用。
事实上,小米试图布局“光储充检”赛道有迹可循。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曾公开表示,当前我国公共充电桩中快充占比仅为四成,充电速度慢、排队时间长、周转效率低等问题突出,难以适应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业界需加强对新一代大功率快充技术及储充一体,尤其光储充一体的投入。
在业内人士看来,小米此次布局“光储充检”不仅能够与宁德时代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未来随着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的比重越来越大,小米前期通过少量的布局也能取得先发优势。上海快卜CEO陈盛旺认为:“新能源行业正经历以充电桩为核心的1.0补能网络,向以光储充为核心的2.0版本进行迭代与跨越。2024年,将迎来‘光储充检’爆发的元年。”
另外,除了入股上海快卜,半年前小米也布局了充电补能领域。今年1月,富特科技完成亿元战略轮融资,投资方为产业投资机构小米产投。“富特科技的产品是新能源汽车充电场景下的核心零部件,我们看好公司在高压电源领域的技术积淀和对产品品质的持续追求。”小米产投管理合伙人孙昌旭表示。
投资矩阵扩容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重要的动力源,在积极布局充电板块的同时,小米也在加强与电池厂商绑定。截至目前,小米集团已投资入股了包括赣锋锂电、蜂巢能源、珠海冠宇、卫蓝新能源、中创新航等在内的多家电池企业。
近日,小米首次将投资触角延伸到了原材料领域。5月13日,湖南法恩莱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为股东。法恩莱特经营范围包含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制、生产、销售。
小米在大举战略投资入股锂电池产业链企业的同时,在电池方面也有技术储备。2021年9月,小米集团一件名为“锂电池、移动终端及锂电池的温度控制方法”专利申请获得公开。相关资料显示,在汽车或者电子产品的锂电池电芯内部设置电卡材料部件,可有效对电芯的温度进行调节,确保电池性能和安全。
“小米公司是造车队伍的后加入者,暂时没有传统车企的造车基础,也没有新势力车企量产的投放经验,但毕竟具备原有产品链的开发、管理和运营经验及原有业务的资源支撑。”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向记者表示,“目前小米处于资源整合阶段,具体表现在对内整合内部产品链管理人才、外部嫁接来较多的汽车专业人才以及在供应链上进行的几轮投资。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小米吸取了多轮造车新势力的成败经验,多投资于核心技术,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投资矩阵已经越来越丰富,为后来居上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搭建造车体系
手机巨头造车是当下的热门,除了苹果、华为外,小米是备受关注的“手机造车新势力”。总体来看,小米自宣布造车以来的投资已涵盖整车、芯片、电池、出行、汽车后市场等领域,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造车体系。
但是,小米“造车”之路其实并不平坦。单论自动驾驶领域的专利储备,汽车制造的技术门槛远高于手机电脑。虽然技术领域的短板可通过长年研发投入和产业链投资来弥补,但相比深耕汽车领域的新势力车企来说,官宣“造车”仅1年的小米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小米通过手机等智能硬件设备的销售推广获得了几亿用户,潜在买家多于其他造车新势力,具备一定的优势。“未来小米可能会走‘智能化和电动化并重’的路线。目前行业内智能化的多种技术方案和电动化的多种技术方案已经基本完成了实际验证,如果辅以小米产品独特的产业化创新,可能适逢其时。关键在于小米的新业务和组织架构要保证良好的集体决策能力,继续保持整合优质技术和人才的能力。”曹广平指出。
目前,小米正逐步加码造车投入。根据财报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小米研发投入34.9亿元,同比增长16%,占营收的4.8%。其中,仅智能电动汽车单项研发费用就达4.25亿元。前不久,小米总裁王翔对外称,目前小米涉及造车工作的团队人员已经扩充到了1200多人,最快2024年上半年小米就会交出第一张“造车”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