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亚迪、长安汽车、北汽集团以及奥迪、本田、宝马等国内外车企相继发布燃油车停减产计划。业界普遍认为,交通领域的低碳化转型是大势所趋,燃油车停减产潮及高油价背景下,氢燃料电池汽车无疑会成为车辆清洁化的重要路径之一。不过,受疫情、政策、国际局势等客观因素影响,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出现放缓迹象。
产业迎阶段性发展机遇
全球范围内,欧洲已开始从政策层面对燃油车辆进行限制。其中,欧盟决定从2035年开始,在欧盟境内停止销售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新燃油车。这意味着,到2035年,在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领域,欧盟将只接受纯电动汽车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
今年1月,我国交通运输部印发《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初步形成,基本实现基础设施环境友好、运输装备清洁低碳、运输组织集约高效,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绿色发展水平总体适应交通强国建设阶段性要求。此外,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日前发布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也提出,推动交通运输等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汽车产业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电动化和智能化将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锂电池和燃料电池技术是汽车产业低碳转型的主要路径,相较而言,燃料电池在重型车辆领域更具应用优势。”一位不愿具名的燃料电池从业人士表示。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马天才表示:“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油价的攀升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而言是一个阶段性的机遇,各地政府及产业应充分把握这样的机遇,快速成长起来。”
实际推广速度放缓
不过,面对机遇,现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却似乎“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今年以来,氢能规划政策频频出台,支持力度不断增加,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却未见明显起色。
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吉诗在谈到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情况时坦言,现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项目的推广还是非常困难的。从2016年开始到现在,虽然在业界努力下全国累计已推广9000多台氢燃料电池汽车,但产业发展后劲越来越不足。“氢燃料电池汽车前期推广的时候,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较大,但现在,受各种因素影响,靠财政红利支撑形成的产业发展最佳‘窗口期’可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此外,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数据也呈现出增长乏力的情况。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今年5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3辆和103辆,1月-5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277辆和935辆。而最新终端数据显示,今年5月,燃料电池汽车上险量仅为57辆,同比下降32.9%,1月-5月,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上险量为520辆,同比下降7.14%。与逐渐回暖的新能源汽车大盘呈相反趋势。这也意味着截至目前,今年燃料电池汽车终端市场的表现并不理想。
“虽然今年以来国内频频发布氢能支持政策,但后续政策如何落地才关乎着产业能否持续加速发展。如果产业固有瓶颈无法突破,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仍将无法赶上预期水平。”马天才称。
瞄准“痛点”解决产业瓶颈
“氢能尚处于产业发展初期,现阶段还需要政策和资本、资源的扶持。”风氢扬氢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瑞指出,氢能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任何市场的发展最终都必然走向市场化,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一定要抓住用户和市场的痛点,跟上未来市场的发展节奏。
具体来看,刘军瑞认为,无论是否有补贴政策,企业自身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最为重要。“发展氢能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赛’。只有真正攻关技术做好产品,成为技术驱动型企业,才能在参与市场充分竞争的过程中,得到用户、政府以及资本的认可。”
在此过程中,企业还需多方位支持。“氢能产业现阶段中小微企业占比不少,这其中不乏在技术、工艺、材料等环节踏实攻关的企业,因此政府要营造好的产业环境,建立公平竞争机制,一方面能够让真正有实力、有技术的企业被看到、被重视,另一方面淘汰技术落后的企业。”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马天才进一步表示:“目前,燃料电池汽车在技术方面的重大难题基本已得到解决,只需要未来在大规模应用过程中对技术进行迭代优化。但由于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产业链比锂电池长得多,且牵一发而动全身,仅氢气价格高企这一环,就能制约整个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规模化推广进程。因此,应加速氢能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更多措施降低制氢成本,疏通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发展的固有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