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燃气”,00384.HK)在其2021年年度业绩会上发布了2022年碳中和行动报告,明确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净零碳排放路线。
报告从多维度呈现了中国燃气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的绿色低碳综合能源服务商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其中“气代煤”工程和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耦合利用技术为业界广泛关注。
上述项目亦受到节能领域和媒体行业的高度认可。在近期举办的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清馨2022绿色实践先锋项目」评选中,经过严格的智库筛查、专家评审和公示程序,中国燃气凭借碳中和行动报告中的实践成果,以票选第一的成绩获评绿色实践先锋项目奖,让市场看到了中燃多元业务背后不俗的“双碳”成就和超前的绿色产业布局。
推广能源耦合 引领行业变革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我国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的步伐势将加快。作为行业龙头,中国燃气正稳步向绿色低碳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转型,而综合能源服务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技术的耦合应用。
中国燃气在碳中和行动报告中介绍了其源网荷储一体化能源系统:源侧采用污泥发电、分布式光伏等各类可再生能源技术形成源侧网;网侧以虚拟电网的概念,从中燃多年深耕的售电领域,不断打通源侧和负荷侧的物理阻隔;从储侧则加大储能技术的使用,包括:电化学蓄电、物理蓄电、盐溶蓄热、冰蓄冷等,为能源供应侧的调峰调频形成快速的响应能力;荷侧则成为“源-网-储-荷”这条能源生态链的最终指向。
通过以上技术的耦合应用,中国燃气可为用户提供全面专业的用能解决方案,精准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
除了运用技术手段构建低碳生态链,中国燃气还打造了绿色产业朋友圈。公开资料显示,中燃集团已和中石化、中海油、隆基股份、百度、环交所、东风集团、三峡集团等行业巨头及单位展开业务合作,整合优势资源,优化绿色供应链体系,实现“1+1>N”的聚合效应。
此外,中燃集团在零碳能源系统、绿色先行示范区体系、低碳工业园区、生态碳汇、碳足迹碳捕捉碳核查等方面积极进行实践和摸索,通过构建双控双碳数字化平台赋能零碳智能产业生态体系,在服务国家“双碳”目标的同时,让企业朝着智慧、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
“中国燃气将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为国家‘碳中和’目标及全球的气候变化行动贡献力量。”中国燃气董事会主席、总裁刘明辉表示,“我们深知,只有采取切实行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我们除了要求自身实现运营层面的碳中和,也将携手上下游共同迈向低碳、可持续且更具韧性的未来,打造‘合纵连横’的低碳生态圈。”
获绿色金融支持 天然气大有可为
在上述低碳生态圈中,天然气的战略地位不容小觑。研究表明,作为低碳、清洁、灵活的化石能源,天然气燃烧时能减少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近10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50%,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因此,天然气在我国“双碳”进程中有着关键作用,也为以中国燃气为代表的城燃龙头企业带来了全新的黄金发展期。
业内专家指出,在此大背景下,于供能端推进煤改气存量替代,是能源行业现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减碳措施。而这一观点,与中国燃气数年前早已开展的“气代煤”实际行动不谋而合。
自2016年起,中国燃气便积极响应国家治理大气污染号召,不遗余力、不计代价地开展“气代煤”工程,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截至 2022年3月底,已在全国各地大规模推进农村“气代煤”改造工程,接驳用户约800万户,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589万吨、一氧化碳126万吨、二氧化硫3.4万吨、颗粒物5万吨。
该工程在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同时,还获得绿色金融支持。6月27日,中国燃气全资子公司中国燃气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与多家境外银行签署三年期5亿美元等值的社会责任银团贷款协议。此贷款项目将中燃“气代煤”业务与联合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根据国际绿色金融贷款框架原则加入了社会责任贷款的合规和履约元素,是大中华地区首笔社会责任银团贷款。
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除上述“气代煤”工程外,中国燃气还创新寻求气电耦合模式,首创智能微管网技术,高效推进农村能源清洁替代和转型发展。
中国燃气以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使业务布局与“双碳”目标紧密相连,推进自身业务向低碳高效转型,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中燃模式,打造行业低碳发展标杆。自2017年到2022年3月,中国燃气已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3亿吨,相当于一年为地球种植163.9亿棵树。
中国燃气将秉持开放、合作、共享的态度,积极与政府和各界开展合作,共同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圈,助力国家“双碳”事业发展,为共建绿色美丽新世界持续作出贡献。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